谘询顾问公司贝恩发表报告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仍处於早期探索阶段,未来5至10年将进入黄金发展期。机构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年销量有望达到600万台,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美元;乐观情形下,销量或将超过1,000万台,市场规模达2,600亿美元。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高科技业务主席成鑫表示,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部署取决於四个因素,包括规模化成本降低及正向ROI投资回报、关键技术突破与成熟度、行业需求紧迫性,以及应用场景的风险承受力。他认为,当成本下降至投资回报超越部分行业人类劳动力时,将迎来大规模替代人工临界点。
相关内容《大行》高盛料小鹏汽车(09868.HK)明年首季季节性表现胜同行 目标价升至96元
参考新能源汽车过去十年50至60%的BOM(物料清单)成本降幅,贝恩预计2035年人形机器人BOM成本将由目前的4万至5万美元,降至1万至2万美元,降幅达60%至70%。
针对AI晶片、电池与热管理、传感器等行业技术瓶颈,贝恩预测,触觉传感器预计2至3年内实现性能突破,六维力矩传感器和行星滚柱丝杠将在3至5年内完成量产优化,电池与热管理技术以及AI晶片则需要5至10年才能实现重大突破。此外,贝恩认为,中国在AI晶片领域具备良好发展基础,中低端晶片预计在未来5年内实现自主可控,高端晶片也有望在十年内取得显着进展。(ss/da)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