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今日(24日)在《汇思》撰文表示,该局透过「Fintech 2025」主动出击,推动香港银行业向更创新、更具韧性的未来前进。回顾策略背后的三大支柱,包括全面推展银行数码化、扩展金融科技人才库、透过资源政策支持生态圈发展,相关支柱巩固了香港作为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进一步推动数码转型的进程。
余伟文表示,在「全面推展银行数码化」方面,金管局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数字银行原生的数码业务模式涵盖储蓄与贷款等核心服务,它们有些也开始提供投资及保险产品,同时也激励了传统银行加速自身数码升级。
相关内容《大行》渣打(02888.HK)投资评级及目标价(表)
根据2022年6月的「金融科技应用评估」,保险科技(Insurtech)、财富科技(Wealthtech)及绿色科技(Greentech)被列为最具增长潜力、值得金管局提供进一步支持的领域。「金融科技资讯平台」及「Fintech Connect」配对平台的推出,也进一步提升三个领域的使用率,增幅由20%至超越100%不等。
余伟文表示,短短数年内,香港银行已由最初的探索阶段,转型至将金融科技融入整个营运流程。根据金管局於2025年发布的「科技成熟度评估」报告,金融科技的使用率现已达95%。客户逐渐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包括透过手机应用程式遥距开户、利用替代数据简化的贷款流程,及采用人工智能(A.I.)强化网络安全的深伪检测技术。
余伟文指,为加强香港金融业的联系,将协助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供应商及市场参与者打破障碍,释放协同效应。就此,金管局推出FiNETech系列及多项业界活动,汇聚生态圈内的专业人士,探讨进一步的合作。配合「Fintech Connect」配对平台,至今已促成超过100项合作,加速创新概念的生成及落地。
相关内容《大行》汇控(00005.HK)投资评级及目标价(表)(更新)
他指出,A.I.已经成为推动银行各项营运进一步数码化的关键。金管局透过研究及培训,推进A.I.的应用,令使用率得到显着提升:今年的调查显示,75%的银行已将A.I.融入业务,相对2022年的59%有所提升。金管局与数码港合作设立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沙盒,在鼓励探索新技术的同时,有效应对新风险,深化「负责任创新」。
余伟文续指,现时已经有六间银行透过孵化器推出代币化存款服务,展示负责任创新如何将概念转化为可投入生产的解决方案。为提升银行从业员的专业能力,「银行专业资历架构」新增金融科技单元(ECF-F),为银行从业员提供金融科技相关的培训和认证。
为培育年轻一代,金管局多年前推出「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计划」(FCAS),累计为超过1,300名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他们累积实战经验。此外,在「金融科技先锋联网计划」(IPMN)下,自2022年起,超过360名研究生参与约30间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科技项目,获取宝贵经验。
相关内容《大行》海通国际:外资近期加仓医药及半导体板块 减仓金融板块
余伟文表示,香港金融科技行业至今汇聚超过25,000名专业人才,本地大学也持续扩展金融科技相关课程,反映出年轻一代对金融科技的兴趣日益浓厚。
此外,金管局先后推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3.0和3.1试验计划,至今,两项计划共同批出18个项目,为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注入更多活力。(hc/u)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