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港通讯> 香港地球之友表示,香港近日暴雨连连,天文台於过去一星期内两度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导致多处地区出现严重水浸,交通运输受阻。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不断上升,并已逐渐成为「新常态」。作为一个沿海城市,香港正面临更严峻的气候风险,包括暴雨、台风、海平面上升等威胁,对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基建及经济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香港地球之友促请政府采纳以下建议,全面强化气候适应措施,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
1.全面气候风险评估:香港需要进行全面的气候风险评估,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分析城市各区在极端天气下的脆弱性和承受能力,从而制定科学化、针对性的气候政策和应对方案。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香港需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抵御能力,包括强化沿海地区海堤和防波堤等防洪设施,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等,以降低极端天气对经济和社区的影响。
3.提升气象预警系统:香港天文台需进一步强化预警系统,优化监测技术和数据模型,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预测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确保市民能够及时掌握资讯并做好应对准备。
4.制定全面应急措施:为提升对极端天气的应急能力,政府应制定完善的疏散计划,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并增设足够临时庇护中心。同时,应在社区层面建立极端天气应急支援小组,确保能及时为受影响市民提供协助,全面提升社区的应变与恢复能力。
5.优化城市规划:政府需将气候变化预测纳入城市规划和基建设计标准,确保未来的基建能够应对更频繁且极端的气候事件。同时,应积极推动城市森林建设,增加绿化覆盖率,并采用更多基於自然的解决方案,如湿地修复和雨水花园,以提升城市的排水效率和防洪能力。
6.加强气候变化教育:推动气候教育是提升社会应对能力的关键。政府应投放更多资源推广气候教育,并加强与学校及环保团体的合作,为不同年龄层和群体设计多元化的教育方案,全面提升个人和社区的气候意识。 (LF)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汇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