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港通讯> 仲量联行今天发布的《香港住宅销售市场综述》指出,随著资助出售房屋(例如房协居屋)与私人住宅之间的价格差距持续收窄,越来越多买家转向选择购置私人楼盘。尽管这为楼市带来一些短期支持,但预期未来资助房屋供应激增,将对私人住宅市场构成压力,或拖慢整体楼市复苏步伐。
根据房委会资料,2024年居者有其屋计划共接获约10.6万份申请,超额认购比率仅为14倍,创2014年复办以来新低,并远低於2020年高峰时期的62.4倍,反映在楼价回调下,居屋相对私楼的价格优势显著减弱。
仲量联行项目策略及顾问部资深董事李远峰表示:「随著私人住宅价格回落,与资助房屋的差价逐步缩小,越来越多买家倾向直接入市私楼。本港多区出现居屋与私楼价格差距收窄的情况,以启德为例,2025年居屋与区内私楼之间的呎价差距按年下跌19.2%至9020港元;观塘区的跌幅更高达29%,跌至7585港元。」
他补充:「虽然整体私楼价格仍高於资助房屋,但若计及建筑质素、交通配套、转售限制、补地价负担及可即时入住等因素,现时的价格差距水平相对合理。近期推售的新盘中,亦有不少合资格购买居屋的申请人最终转投私楼,显示市场换楼门槛正在降低,买家取向出现变化。」
然而,随著资助房屋供应逐渐增加,这股有利需求的趋势或将受阻。预计到2029年,资助房屋供应将达至1.762万伙,超越同期私楼1.5万伙的落成量,对私人住宅市场构成潜在压力。当中以北区及九龙城区影响最为显著,2025年至2029年,北区及九龙城分别将新增1.15万伙及8100伙资助房屋,而同期的私楼供应分别为6800伙及1.7万伙,区内供需或出现明显失衡,并可能导致本地买家再次倾向选购资助房屋,令私楼货尾量增加。
除了区域供需失衡外,市场还面临两大挑战:首先,若政府将资助房屋的折扣由2025年的30%重新提高至2024年的38%或2023年的49%,这将吸引更多对价格敏感的买家,并对同价位的中小型私人住宅构成压力。其次,二手住宅市场受到拖累,尤其当资助房屋转售个案增加,对中小型单位的二手市场带来成更大压力。 (BC)
#仲量联行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汇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