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港通讯> 立法会议员陈沛良在香港保险业论坛「跨境养老新趋势.保险机遇全方位」上表示,香港65岁以上长者由2024年172万,至2046年将有274万人,约每2.7人中有一名长者,养老安排成为社会迫切议题。基层长者可依赖政府计划,但中产阶层如何规划退休生活成为难点。
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回应称,现有安老服务无资产门槛,但跨境养老需解决「现金流与服务匹配」问题,例如香港强积金一笔过支付与内地按月收费安老院的矛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寿险行业规管与发展关注组始创召集人容永祺表示,大湾区养老成本低、生活舒适,但医疗保障是关键需求。他建议香港保险公司与内地养老社区、医疗机构合作,设计跨境产品,例如「年金+优先入住权」组合,或分段医疗保险即65岁前按香港的医疗通胀、医疗成本作基础,65岁後转为大湾区的医疗成本和医疗通胀为基础方案。
大湾区医疗集团联席行政总裁李家聪指出,内地医疗在成本、时效上具优势,如广东省统一医保定价,病床数全世界最多,每千人口有7.3张,高於香港4至5张。他建议两地推动医疗标准对接,尤其在牙科、眼科等领域已达国际水平,而肿瘤科等仍是香港强项。
保险业监管局执行董事(长期业务)吕愈国强调,跨境养老产品需符合「公平待客」原则,建议消费者实地考察养老社区。他又指,局方正研究引入新型养老社区概念,结合保险产品,例如轻资产合作(第三方机构)或重资产垂直整合(保险公司自营)。 (LF)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汇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