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主管的新聞網站《中宏網》報道,數字計算主導計算機領域半個多世紀後,中國科學家在新架構上取得重大突破。今年10月,由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孫仲團隊主導,並聯合集成電路學院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出基於阻變儲存器的高精度、可擴展模擬矩陣計算芯片。這項突破性技術首次將模擬計算的精度提升至24位定點精度,其計算吞吐量與能效遠超現有頂級GPU,幅度可達百倍至千倍。
當前的市面上的主流CPU和GPU都是數字芯片,並都採用馮諾依曼結構,將計算和儲存功能分開,通過01數字流的編譯+計算+解碼實現信息計算和傳輸。而基於阻變儲存器的模擬計算的優勢之一在於取消了「將數據轉化為二進制數字流」這一過程,同時不必進行「過程性數據儲存」,進而將數據計算過程與數據儲存合而為一,實現算力解放。
相關內容《大行》東吳證券列出南向資金上周對港股十大淨買入及淨賣出名單(表)
北京大學的孫仲團隊專注於更具挑戰性的矩陣方程求解(AI二階訓練的核心)。矩陣求逆操作要求的計算精度極高,時間複雜度達到了立方級。而模擬計算憑藉物理規律直接運算的方式,具有低功耗、低延遲、高能效、高並行的天然優勢,只要能夠不斷降低計算誤差,不斷提升計算精度,將為傳統GPU的算力解放帶來爆炸性突破。
孫仲透露,目前團隊正在積極推進產業落地,而此過程的關鍵在於阻變儲存器。當前在很多代工廠有突破,但是更多依然是將之用於儲存器本身。但是,不只將它用於儲存,也用於計算,是對其應用能力的一種拓展,這要求更有針對性的生產工藝探索。但是實現產業化還需要多方的協調與努力。(wl/a)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