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
基金
外匯、加密貨幣
滬、深港通
港股
 
 
 
 
 
 
新聞分享
如欲分享新聞,請填寫收件人及閣下之電郵,再按「送出」。*必需填寫
收件者電郵*
請用分號「;」分隔不同電郵地址,例子:a@a.com;b@b.com
閣下之電郵*
分享內容
乘聯分會:7月乘用車廠商零售、出口、批發和生產均創當月歷史新高 新能源出口創出歷年各月曆史新高
智通財經APP獲悉,8月8日乘聯分會發文稱,2025年7月乘用車市場的特徵:一、7月乘用車廠商零售、出口、批發和生產均創當月歷史新高,新能源出口創出歷年各月的歷史新高;二、2025年1-6月乘用車國內...
重設
送出
視窗將於5秒內關閉
乘聯分會:7月乘用車廠商零售、出口、批發和生產均創當月歷史新高 新能源出口創出歷年各月曆史新高
智通財經
推薦
1
利好
0
利淡
0
 
 

智通財經APP獲悉,8月8日乘聯分會發文稱,2025年7月乘用車市場的特徵:一、7月乘用車廠商零售、出口、批發和生產均創當月歷史新高,新能源出口創出歷年各月的歷史新高;二、2025年1-6月乘用車國內零售實現年累計10.8%的正增長,1-7月年累計增速10.1%,因7月零售增速6.3%,壓低年累計增速近1個點,今年車市“前低中高後平”的走勢初見端倪;三、今年直觀的降價趨勢的價格戰稍顯温和,但年款增配、調增車主權益、“兩新”政策疊加本品廠補加碼等隱形優惠措施層出不窮,7月新能源促銷環比持平達到10.2%。

四、7月純電動零售市場同比增速24.5%,插混同比增速下降0.2%,增程同比增速下降11.4%,新勢力中的純電動與增程的結構佔比從去年的43%:57%變為64%:36%;五、隨着反內卷的深入,7月總體乘用車廠商與渠道總體庫存下降9萬輛(去年同期下降11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庫存下降了6萬輛;六、7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升到54.0%,呈現出由報廢更新、以舊換新疊加新能源免徵購置税等普惠政策託底背景下的新能源平穩強增長;七、2025年1-7月傳統燃油乘用車出口176萬,同比下降9%,新能源出口120萬增長57%,自主新能源佔自主出口39.0%。

零售: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82.6萬輛,同比增長6.3%,環比下降12.4%。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272.8萬輛,同比增長10.1%。今年國內車市零售累計增速從1-2月的1.2%持續拉升到1-6月的10.8%,7月呈現高基數的減速特徵,市場走出“前低中高後平”的走勢。今年7月零售較2023年7月176.8萬的歷史最高水平增長了3%,呈現較好增長態勢。

反內捲浪潮正推動車市降價減少、促銷平緩,車市運行日益平穩。根據車企官方宣佈降價或新車價格實質性突破近兩年最低指導價的規則統計:今年7月份有17款車型降價,較去年同期的23款和2023年同期的17款數量,當前市場保持相對穩定。2025年7月新能源車的促銷力度維持在10.2%的中高位水平,較同期增加2.1個百分點,較上月基本持平。2025年7月傳統燃油車的促銷力度穩定在23.4%的水平,較上月增加0.1個百分點,較同期增加1.5個百分點。

面對外部衝擊加大、內部困難挑戰疊加的複雜局面,強有力的對沖平衡措施支撐了經濟與車市。上半年我國GDP為66萬億元,同比增長5.3%,略超預期的經濟運行帶動了車市超強增長。國家“兩新”補貼政策的加力擴圍拉動效果突出,形成了上半年的“政策紅包”效應。然而,隨着第三批補貼資金下發出現空擋期,加之各地高息高返的政策收縮,貸款返利補貼車價的力度大幅縮小,導致消費者感知的購車成本上升,形成新一輪觀望情緒。同時,經銷商銷售壓力劇增,這使得7月車市增速從3-6月的15%回落至6%左右。

7月自主品牌零售121萬輛,同比增長14%,環比下降10%。當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65.9%,同比增長4個百分點。1-7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場份額64%,較去年同期增長6.9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吉利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7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45萬輛,同比增長1%,環比下降12%。7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額14.5%,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2.9%,同比持平。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4.7%,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韓系和其他西歐品牌零售份額有所提升。

7月豪華車零售17萬輛,同比下降20%,環比下降29%。7月的豪華品牌零售份額9.3%,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傳統豪華車市場較合資壓力更大一些。

出口:根據海關快報數據,7月汽車出口(含整車與CKD)69.4萬輛,出口額118.37億美元。2025年1-7月汽車出口417萬輛,同比增長19.7%;2025年1-7月汽車出口651億美元,同比增長9.7%。根據乘聯數據,7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47.5萬輛,同比增長25%,環比下降1%,1-7月乘用車廠商出口295.5萬輛,同比增長9%。7月新能源車佔出口總量的44.7%,較同期增加19個百分點。7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41.5萬輛,同比增長34%,環比增長1%;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6萬輛,同比下降15%。

生產:7月乘用車生產222.9萬輛,同比增長12.1%,環比下降7.1%。1-7月乘用車生產1,545.8萬輛,累計同比增長13.2%,7月乘用車生產較歷史同期高點2022年7月的215.8萬輛高出7萬輛,生產走勢平穩。7月豪華品牌生產同比下降24%,環比降9%;合資品牌生產同比增長11%,環比下降16%;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19%,環比下降5%。

批發:7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222.1萬輛創當月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3.0%,環比下降10.8%;1-7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1,550.3萬輛,同比增長12.4%。受零售調整的影響,7月乘用車批發同比增速比零售增速高6.7個百分點。7月自主車企批發158萬輛,同比增長20%,環比下降5%。主流合資車企批發44萬輛,同比增長7%,環比下降21%。豪華車批發20萬輛,同比下降16%,環比下降25%。

7月乘用車主力廠商總體批發格局持續變化,部分中段企業有逐步崛起跡象,如吉利汽車、東風日產、小鵬汽車、小米汽車、零跑汽車等車企的環比表現較強。7月10萬輛以上銷量的乘用車廠商有5家(6月5家,去年同期5家),佔整體市場份額47%(上月46%,同期40%)。5-10萬輛批發量的乘用車廠商份額佔比27%(上月25%,同期31%),1-5萬輛批發量的乘用車廠商份額佔比24.5%(上月30%,同期29%)。

庫存:由於7月廠商生產態勢較平穩,7月廠商批發低於生產0.8萬輛,而廠商月度國內批發低於零售8萬輛,
7月總體乘用車廠商與渠道總體庫存下降9萬輛(去年同期降11萬輛),今年7月是車企主動降庫存,去年是零售拉動的庫存下降。今年1-7月行業總體庫存下降24萬輛(去年1-7月下降63萬輛,2023年下降19萬、2022年增長21萬、2021年下降113萬、2020年下降46萬)。

新能源:7月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達到114.7萬輛,同比增長22.3%,環比下降3.3%;1-7月累計生產759.0萬輛,增長35.7%。7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18.1萬輛,同比增長24.4%,環比下降4.8%;1-7月累計批發762.9萬輛,增長35.2%。7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98.7萬輛,同比增長12.0%,環比下降11.2%;1-7月累計零售645.5萬輛,增長29.5%。7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出口21.3萬輛,同比增長120.4%,環比增長7.6%;1-7月累計出口119.9萬輛,增長57.1%。

1)批發:7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53.2%,較2024年7月提升近5個百分點。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67.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43.5%;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6%。

7月純電動批發銷量73.6萬輛,同比增長44.8%,環比下降4.5%;7月狹義插混銷量33.6萬輛,同比增長3.3%,環比下降2.3%;7月增程式批發10.9萬輛,同比下降6.2%,環比下降13.7%。7月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動62.3%(同比+8.8%,環比+0.2%)、狹義插混28.4%(同比-5.8%,環比+0.7%)、增程式9.2%(同比-3.1%,環比-1.0%)。2025年1-7月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動61.5%(同比+2.7%)、狹義插混29.4%(同比-1.5%)、增程式9.0%(同比-1.2%)。

7月B級電動車批發23.6萬輛,同比增長14%,環比增長2%,佔純電動份額32%(同比-9.0%)。純電動市場的A00+A0級經濟型電動車市場較好,其中A00級批發銷量13萬輛,同比增長53%,環比下降15%,佔純電動的18%份額(同比+1%);A0級批發銷量16.9萬輛,佔純電動的23%份額(同比-1.0%);A級電動車18.5萬,佔純電動份額25%(同比+8%);經濟型電動車增長是可持續的,只有經濟型電動車普及才能真正拉動車市增量。

7月乘用車批發銷量超兩萬輛的車型有17個(上月23個),比亞迪宋(52,648輛)、Model
Y(45,838輛)、海鷗(44,989輛)、吉利星願(44,286輛)、海豹06(31,248輛)、比亞迪秦(29,392輛)、軒逸(29,000輛)、博越(26,863輛)、宏光MINI(26,789輛)、瑞虎5X(26,475輛)、瑞虎8(26,166輛)、朗逸(24,706輛)、秦L(24,515輛)、小米SU7(24,410輛)、問界M8(22,929輛)、瑞虎7(22,115輛)、Model
3(22,048輛)。其中新能源車型佔11個,近期的軒逸、博越、朗逸、瑞虎系列等燃油車主力車型國內表現較強。

2)零售:7月新能源車在國內總體乘用車的零售滲透率為54.0%,較去年同期提升2.7個百分點。在7月國內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74.9%;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0%;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7%。從月度新能源車國內零售份額看,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70%,同比持平;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3.6%,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21.4%,小鵬汽車、零跑汽車、小米汽車等品牌拉動新勢力份額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特斯拉份額4.1%,同比下降1.1個點。

3)出口:7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21.3萬輛,同比增長120.4%,環比增長7.6%。佔乘用車出口44.7%,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0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佔新能源出口的65.3%(去年同期73.8%),作為核心焦點的A00+A0級純電動車出口佔純電動出口的43%(去年同期26%)。伴隨着中國新能源車的規模優勢顯現和市場擴張趨勢,中國製造的新能源品牌產品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在海外的認可度持續得到提升。其中插混佔比新能源出口的32%(去年同期26%),雖然近期受到外部國家的一些干擾,但自主插混出口發展中國家增長迅猛,前景光明。7月廠商新能源出口方面優秀的企業是:比亞迪汽車(78,364輛)、奇瑞汽車(28,023輛)、特斯拉中國(27,269輛)、長安汽車(11,842輛)、上汽通用五菱(10,636輛)、吉利汽車(8,741輛)、極星汽車(7,443輛)、光束汽車(7,050輛)、上汽乘用車(6,994輛)、智己汽車(5,809輛)、零跑汽車(4,605輛)、東風汽車(3,477輛)、小鵬汽車(3,000輛)、長城汽車(2,392輛)、廣汽埃安(1,777輛)、一汽紅旗(1,006輛)、江淮汽車(840輛)、智馬達汽車(792輛)、江蘇悅達起亞(591輛)、賽力斯汽車(湖北)(468輛)。其他車企新能源出口也有一定規模。

自主品牌的CKD出口佔比較高的企業有長城汽車、比亞迪汽車等,目前長城汽車CKD出口佔比20%,比亞迪CKD出口佔比10%。從整車出口轉向CKD出口和海外本地化生產是未來趨勢,長城汽車、比亞迪等企業在着力海外體系建設上都表現得很優秀。

4)車企:7月新能源乘用車企業總體走勢較強,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驅動夯實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先地位;以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奇瑞汽車等為代表的狹義插混表現持續強勁。在產品投放方面,隨着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多線並舉”策略的實施,市場基盤持續擴大。

新能源月度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廠商達到19家(同比多2家,環比多1家),佔新能源乘用車總量92.1%(上月91.3%,去年同期88.9%)。其中,比亞迪汽車(341,030輛)、吉利汽車(130,124輛)、長安汽車(75,925輛)、特斯拉中國(67,886輛)、奇瑞汽車(62,107輛)、上汽通用五菱(59,580輛)、零跑汽車(50,129輛)、賽力斯汽車(41,676輛)、小鵬汽車(36,717輛)、長城汽車(34,593輛)、理想汽車(30,731輛)、小米汽車(30,452輛)、東風汽車(29,269輛)、廣汽埃安(21,124輛)、蔚來汽車(21,017輛)、一汽奔騰(16,771輛)、上汽乘用車(14,870輛)、一汽紅旗(12,033輛)、智己汽車(11,861輛)。

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突破2萬輛的企業品牌是:比亞迪汽車(274,644輛)、吉利汽車(121,385輛)、長安汽車(55,659輛)、上汽通用五菱(51,570輛)、鴻蒙智行(47,375輛)、零跑汽車(45,524輛)、特斯拉中國(40,617輛)、奇瑞汽車(39,351輛)、小鵬汽車(33,717輛)、長城汽車(32,201輛)、理想汽車(30,731輛)、小米汽車(30,452輛)、東風汽車(26,486輛)、廣汽埃安(24,033輛)、蔚來汽車(21,017輛)。自主主流車企的新能源日益走強,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車企國內新能源零售表現很好。

5)新勢力:7月新勢力零售份額21.4%,同比增長近2個百分點。新勢力車型中的純電動銷量佔比64%,較同期的46%佔比大幅提升;新勢力純電動中的10-15萬級別銷量佔比大幅增長。自主傳統車企的獨立新能源品牌作為創二代的表現較強,份額11.9%,同比增0.7個百分點。深藍汽車、阿維塔汽車、方程豹、智己、極狐汽車等自主大集團的自創新能源品牌表現優秀。

6)普混:7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7.0萬輛,同比下降18%,環比下降2%。其中一汽豐田(31,926輛)、廣汽豐田(26,250輛)、東風本田(3,644輛)、東風汽車(2,175輛)、廣汽本田(1,757輛)、吉利汽車(761輛)、江蘇悅達起亞(120輛)、廣汽傳祺(104輛)。混合動力的市場相對平穩。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
關注新聞
 
網站地圖
支援電郵: support@aastocks.com
阿斯達克網絡信息有限公司 (AASTOCKS.COM LIMI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免責聲明
閣下明確同意使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風險是由閣下個人承擔。

AASTOCKS.com Ltd、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中國投資信息有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Nasdaq, Inc.、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確保所提供資訊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他責任)。

AASTOCKS.com Ltd、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中國投資信息有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Nasdaq, Inc.、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對資訊不作任何明示或隱含的要約、陳述或保證 (包括但不限於可銷售性及特殊用途合適性的資訊保證) 。

AASTOCKS.com Ltd、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中國投資信息有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Nasdaq, Inc.、或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不會就任何原因導致的中斷、不準確、錯誤或遺漏或因此而造成的任何損害賠償(不論直接或間接、相應而生、懲罰性或懲戒性)對任何人承擔責任。

AASTOCKS.com Ltd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由於不可抗力的事故或在AASTOCKS.com Ltd不可合理控制的情況下導致的損失或損害,如颱風、暴雨、其他自然災難、政府或有關機構的限制、騷動、戰爭、病毒爆發,網絡故障或電信故障,引致AASTOCKS.com Ltd不能履行協議內的責任或提供服務。

Morningstar 免責聲明:版權所有©2020 Morningstar,Inc。保留所有權利此處包含的資料,數據,分析和意見(“信息”):(1)包含Morningstar及其內容提供者的專營資料; (2)除特別授權外,不得複製或轉載; (3) 不構成投資建議; (4)僅供參考,(5)並未為所載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及時間性作出保證。Morningstar對於閣下使用任何相關資料而作出的任何有關交易決定、傷害及其它損失均不承擔任何責任。 請在使用所有資料前作出核實,並且在諮詢專業投資顧問意見前勿作任何投資決定。 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任何投資項目的價值及所得收入皆可升可跌。

本網站/應用程式包含的內容和信息乃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乃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搜集,這些分析和信息並未經獨立核實和AASTOCKS.com Limited並不保證他們的準確性、完整性、實時性或者正確性。

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資料、金融市場數據、報價、圖表、統計數據、匯率、新聞、研究、分析、購買或者出售評分、財金教學及其他資訊僅作參考使用,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或任何交易前,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以核實定價資料或獲取更詳細的市場信息。AASTOCKS.com Limited不應被視為游說任何訂戶或訪客執行任何交易,閣下須為所有跟隨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資料、評論和購買或出售評分執行的交易負責。

AASTOCKS.com Limited之信息服務基於「現況」及「現有」的基礎提供,網站/應用程式的信息和內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AASTOCKS.com Limited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漏。

用戶在沒有AASTOCKS.com Limited明確的書面同意情況下,不得以任何方式複製、傳播、出售、出版、廣播、公佈、傳遞資訊內容或者利用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信息和內容作商業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 閣下可自行决定利用本網站的財金教學作學術參考用途,但 AASTOCKS.com Limited不能並不會保證任何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現在或未來的購買或出售評論和訊息會否帶來贏利。過往之表現不一定反映未來之表現,AASTOCKS.com Limited不可能作出該保證及用戶不應該作出該假設。

AASTOCKS.com Limited也許連結訂戶或訪客至其有興趣的網站,但AASTOCKS.com Limited只提供此服務給訂戶或訪客並不為此安排負責。

AASTOCKS.com Limited對於任何包含於、經由、連結、下載或從任何與本網站/應用程式有關服務所獲得之資訊、內容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 對於閣下透過本網站/應用程式上之廣告、資訊或要約而展示、購買或取得之任何產品、資訊資料,本公司亦不負品質保證之責任。

AATV是AASTOCKS.com Limited旗下的視頻網站平台。

閣下確認:(i) AATV只為提供資訊,並不為了任何交易目的;(ii) AATV節目內容以及其提供的資料並不構成任何AASTOCKS為售賣任何證券作出招攬、提出要約、意見或推薦,或對任何證劵或投資的收益或是否合適提供法律、稅務、會計、或投資意見或服務;及(iii)AATV並非為任何人士或法律實體在其他司法管轄區或國家使用,而在當地可能因該使用或分發而違反當地法律或法規。

AATV中節目內容中的個人意見和觀點僅供參考及討論,亦並不代表AASTOCKS.com Limited的立場。投資者必須按其本身投資目標及財務狀況自行作出投資決定。AASTOCKS.com Limited不對以下任何情況對閣下或任何人直接或間接負責:(i)AATV的不准確性,錯誤或遺漏,包括但不限於報價和財務數據; (ii)AATV中節目傳輸的延遲,錯誤或中斷; (iii)閣下由AATV中節目內容招致任何損失。

我們保留權利不時更改本免責聲明並於本網站/應用程式刊登更新版本。閣下必須定期查閱於本網站/應用程式刊登的資訊,以確保您即時知悉任何有關的改動。 如閣下於本免責聲明更新後仍繼續使用本網站/應用程式,即代表閣下同意接受更改後的本免責聲明的約束。

本免責聲明應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法律管限。閣下同意接受香港法院的專屬司法管轄權管轄。

本免責聲明的中英原文如有任何岐異,一切以英文原文為準。

更新日期為: 2023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