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港交所7月16日刊發有關縮短香港股票現貨市場結算週期的討論文件,旨在引導市場就此展開討論。文件顯示,港交所評估將現時“T+2”縮短至“T+1”。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理事馬增傑接受採訪時表示,該會支持縮短香港股票現貨市場結算週期,“T+1”是大勢所趨,可以減少未結算交易積壓、加快資金週轉。
港交所股票現貨市場自1992年以來一直採用T+2結算週期,而其他國際股票市場在過去20年間也逐漸將結算週期縮短至T+2。近年來,許多市場已轉向或正在考慮轉向T+1或更短的結算週期。根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和國際交易所的統計數據,港交所預計,到2027年底,全球股票市場88%的交易將採用T+1或T+0結算週期。
對於轉為“T+1”對券商的影響,馬增傑表示,對互聯網券商而言,“T+2”或“T+1”對它們來説也沒有分別,因為他們的做法為客户需預先存入資金方可交易,某程度可視之為“T+0”,但對傳統券商而言,它們普遍向客户提供信用額度,若實施“T+1”,客户若未及時適應新制度,未能在相應的時間內“找數”,相關款項便需要由券商所承擔。
他續指,預期相關交收系統的升級不會對券商帶來額外的成本,因相關係統可分為兩類,券商自研系統以及使用市面上的供應商,對前者而言,“這是IT部的工作”,不需要額外成本;而對後者而言,因券商已向相關供應商提交月費,故相關升級應由供應商所提供,與券商無關。
他指出,縮短香港股票現貨市場結算週期屬全球大勢所趨。然而,投資者需要重新適應操作節奏,券商孖展利息收入可能會有所減少,並指出港股通南向通交易需同步調整為“T+1”,涉及與內地監管機構的技術對接和合規磨合,而此刻正值無紙化改革加速推進,雙重變革疊加可能增加操作複雜性。
他續指,香港作為全球最早開市的市場,隨着“T+1”後,歐美相關機構處理港股的緩衝時間將大幅減少,有關的結算失敗風險或隨之而上升,而在“借股票”方面或面對一定壓力,在收回股票時可能會較着急。
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高鵑表示,“T+1”是大趨勢,內地及美國正在實行。她指出,縮短結算週期,有利提升香港競爭力,又認為較大難題是券商及交易所要改動系統,但相信數個月時間已可完成,預料最快明年可以落實“T+1”。
高鵑認為,結算週期遲早會縮短至“T+0”,因為以美國為例,交易時間5X24,結算時間不能不跟隨調整。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