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6月29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司長隨筆《亞洲新時代》稱,香港穩定幣的法例將在今年8月1日生效,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金融監管機構將致力營造有利的市場環境,配以必要的監管措施,推動發行人把穩定幣應用推展至不同場景,助力解決企業經商以至市民生活中的實質痛點。此次北京亞投行會議期間,香港金管局與亞投行簽署戰略合作伙伴協議,合作投資一系列專注於亞洲新興市場的風險投資基金,通過促進科技與商業模式的創新,支持區內綠色轉型及基礎建設。陳茂波表示,將進一步加強與亞投行的協作,通過金融創新,例如發行更多幣種和不同年期的債券、把基建抵押貸款證券化和發行巨災債券等,支持區內經濟體的基建和其他發展的資金需要。
上週,陳茂波先後到訪天津和北京,分別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第十屆理事會年會。這兩個會議焦點並不一樣,卻不約而同對幾個重大宏觀趨勢非常關注,包括(1)
在全球化遭遇逆風、在多邊主義面臨巨大挑戰的當前,到底如何維持環球經濟的增長動力?(2) 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如關税戰、氣候變化等挑戰?(3)
如何把握科技革命尤其人工智能和數字化,以及產業變革的機遇?(4)
怎樣建構更平等有序和普惠包容的全球治理體系?與會者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非常關注,普遍認為是環球經濟,尤其亞洲區內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對中國的科技創新和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ial
spirit)也感到受啟發。
事實上,縱使面對地緣政治的衝擊,整個亞洲地區的經濟仍展現出較強的韌性。亞洲地區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長約60%,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今明兩年整個發展中亞洲的經濟增長率介乎4.5%至4.6%,遠高於先進經濟體平均的1.4%至1.5%。隨着國際間貿易和非貿易壁壘的增多,未來亞洲區內的經貿合作必將提升和深化。例如上月,“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完成了談判,聚焦促進數字化發展
(Digitalisation)及綠色經濟等多個重要領域。
香港是自由港,也是連繫內地和世界的重要窗口,最近的外貿表現某程度上也反映上述趨勢。上月,香港對外商品出口貨值整體按年上升15.5%,是香港連續15個月錄得正增長。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今年首五個月累計增幅最大的是出口至越南,約59%;而出口至日本和內地,亦分別增加20%和18%。
可以説,在亞洲持續快速增長的時代,香港將會找到新機遇、新動能、新出路。以金融為例,陳茂波們功能全面的金融服務必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擔當更重要、更多元的角色。
隨着全球南方內的貿易量進一步增加,全球南方以至亞洲區內的經濟體更傾多傾向使用本幣作貿易結算。中國自2017年起已連續八年是全球貿易第一大國,去年進出口貿易額佔全球12.5%。在可見的將來,因國際貿易衍生對人民幣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加。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正不斷從提升人民幣流動性、豐富人民幣計價投資產品和風險管理工具,以及優化相關金融基建等三方面,支持有關的籌融資、支付、投資和資金調撥的需要。
金融科技在跨境貿易應用的潛力巨大,目標是解決跨境支付速度慢、成本高等長期存在的痛點,在支付領域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而上週發佈的《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四個支柱之一便是“推進應用場景及跨界別合作”,當中提到穩定幣是在傳統金融系統以外提供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有潛力為支付及資本市場活動帶來變革,包括跨境支付。
當前全球政經格局正在重塑、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香港在投資和創科領域的資源、知識、經驗和網絡等方面優勢,也能助力亞洲新興經濟體以科技和創新加快實現更繁榮和更普惠包容的發展。
這次訪問天津的行程,有合共20多家分別來自科學園、數碼港及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初創企業代表隨陳茂波一同到訪。它們的業務涵蓋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微電子、機器人、生物醫藥、綠色及智慧能源科技、電商、金融科技、保險科技、教育科技等多個領域。天津在生物醫藥、合成生物以至先進製造等方面的研發能力突出,工業力量厚實強大,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幾乎全部的工業門類,近年在高新科技產業開發區等大力培育創科和初創企業。藉着此行,香港的初創一方面可以與天津的企業和初創展開對接、探索合作空間和創新資源的共享,同時也為香港説好創科故事、擴闊網絡,展現香港科創發展的新面貌、新力量。
亞洲區內更深度的融合發展,已是當前全球最重要、不可逆轉的經濟發展趨勢之一。在這個亞洲新時代中,香港將大有可為,為區域、為香港自身的繁榮發展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