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發表港股明年展望報告,港股經過一年上漲,已處於與一年前截然不同的位置,恒指動態估值為11.4倍,接近2015年以來均值上方一倍標準差,風險溢價更是一度低於2018年初「棚改」週期的低位,都難言「便宜」。考慮當前水平,及今年主要以估值貢獻為主的特徵(貢獻了恒生科技30%漲幅的全部),接下來指數層面的空間打開需要盈利修復,不能單純寄希望於估值和風險溢價的無限擴張。基準假設下,若中美加權無風險利率(按南向成交佔比35%加權)從當前3.4%降至3.1%,同時依然是景氣結構主線,尤其科技互聯網等板塊ERP(風險溢價)回到年內低點,但其他板塊維持在今年均值附近,對應估值空間約5-7%。
當然,樂觀假設下,如果政策發力帶動物價回升,順週期板塊情緒同樣提振。若其他板塊包括如能源、銀行地產等ERP均回到今年內最低水平,外資流入使南向佔比30%加權,該行預計估值有望打開超15%上行空間。
相關內容《大行》中金列出MSCI中國指數季檢令權重增加及減少較大的部份個股資金變化預測(表)
中金測算基準情形下港股2026年盈利增長3%(2025年6%,當前市場預期9-10%),其中非金融增長6-7%(2025年8%),金融預計零增長。因此,基準情形下,市場指數層面空間有限,空間來自景氣結構或意外回撤。綜合盈利、無風險利率和風險溢價,該行測算恒指明年中樞28,000至29,000點,樂觀情形31,000點左右,悲觀情形21,000點附近。
該行指配置策略:博觀而約取,尋找下一階段的稀缺資產。一方面,從資產定價邏輯看,該行建議依然可以適度保持分紅資產的配置,以應對整體信用週期擴張的疲弱。換言之,中金認為中國國債利率和貨幣條件還有寬鬆的必要。另一方面,在整體信用擴張疲弱的環境下,更應該需要依然能擴張信用的方向,該行認為可以從三個維度出發:產業結構(如AI科技)、產能出清與海外需求映射(新興產業鏈與美國需求),本質上都是跟隨信用擴張的方向,只不過來源不同。
綜合來看,中金建議超配AI軟件與硬件(AI產業趨勢與外需映射)、電新(產能出清與外需映射)、化工(產能出清與外需映射)、家居(產能出清與外需映射)、創新藥(產業趨勢與外需映射),低配地產、食品零售、家庭個人用品。
相關內容《大行》中金列出港股產業趨勢組合名單(表)
當然,具體配置時,還需要綜合考慮估值和擁擠度,以求以更好的成本介入。此外,該行預計中國PPI或在今年底到明年一、二季度階段性走高,可以作為市場在交易層面切換到順週期的契機。(wl/)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