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指,2025年為止,亞太地區經濟體面對國內外挑戰展現出了韌性,上半年經濟增長強於預期。然而,美國加徵關稅和保護主義抬頭很可能會導致對亞洲出口的需求減少,並最終拖累亞洲近期的經濟增長。
IMF上調內地今年經濟增長預測0.8個百分點至4.8%,明年經濟增長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至4.2%。同時亦上調香港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各0.9和0.3個百分點,至2.4%和2.1%。
相關內容科興:若有需要可快速研製針對Omicron病毒疫苗
IMF指,雖然今年上半年亞洲的增長表現強於預期,但下半年GDP增速預計將有所放緩,使2025年的增速預計為4.5%,略低於2024年的4.6%。考慮到美國加徵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以及中期潛在增長面臨的不利因素,預計該地區的增速將在2026年進一步放緩至4.1%。亞太地區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偏向下行。雖然目前的關稅低於2025年4月宣布的水平,而且正在不斷達成新的初步貿易協議,但加徵關稅的全部負面影響尚不確定,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仍然是該地區的一個主要下行風險。
從上行方面來看,當前人工智能驅動的投資熱潮對該地區出口、投資和生產率的提振力度可能強於預期。而進一步的政策支持可能會在更大程度上緩解衝擊,並提振增長前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緩解有助於減少不確定性,促進投資並提高生產率。外部挑戰加劇了該地區近期面臨的內部挑戰。
短期內,當局應採取有針對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緩解貿易衝擊的影響,並提供臨時性支持。同時,結構性改革對於改善中期增長潛力和實現經濟再平衡至關重要。此類改革應包括支持服務業發展、提升金融中介效率、減少對資本錯配的激勵以及減輕人口老齡化影響等方面的措施。同時,進一步推進區域內貿易金融一體化,將提高增長的韌性並支持金融發展。政策工具也應升級。財政改革有助於管理巨大的支出壓力,也有助於為未來的衝擊做準備。當局需監測人工智能領域的新挑戰和機遇,且可能需要完善監管框架。(ha/da)
相關內容隔夜shibor跌0.1個基點 報1.317厘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