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金管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負資產個案錄得40,741宗,涉及金額2,058.81億港元。對比去年第4季錄得的38,389宗及1,950.72億港元,宗數及金額按季分別增加2,352宗(6.1%)及108.09億港元(5.5%),宗數創自2004年以來的新高。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表示,根據差估署公佈的數據,今年第一季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285.7點,創自2016年第三季以來的季度新低,與2021年第三季的歷史高位397.9點相比,急挫超過兩成半(28.2%)。樓價高位回落,早幾年前於樓價高企入市並承造較高成數按揭的業主,較大機會跌入負資產,使今年第一季負資產數字按季有所回升。
曹德明指出,儘管負資產數字高企,但本港業主的還款能力一直保持穩健,負資產個案中超過三個月未償還按揭貸款的拖欠比率僅為0.17%,仍屬低水平,顯示絕大部分業主的供款能力依然穩健,銀行的借貸風險可控。曹提醒,雖然本港整體失業率仍處於低水平,但地緣政治對本港經濟的影響仍存在不確定性,有意置業的人士應衡量自身的經濟狀況及供款能力,避免借太盡,緊記按時供款,預留至少半年的後備資金。
曹德明續指,現時新盤供應充裕,近期發展商持續以低價推售新盤及餘貨單位,二手樓價短期內將持續受壓,料次季樓價將持續偏軟,負資產宗數仍有上升空間。不過,美國最快於下半年開始減息,本港銀行亦有機會跟隨,息口或進一步回落,可為樓市帶來提振作用,料樓價仍有望於下半年見平穩,屆時負資產個案亦有機會高位回落。(ad/da)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