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港通訊> 《施政報告》將於9月公布,廠商會今與行政長官李家超等人會面,並提交過百項建議,包括在北都設立食品工業園、推動工業旅遊、重推「百分百信用限額提升計劃」等。
被問到有政黨建議再派消費券,廠商會會長盧金榮表示持開放態度;副會長黃家和則指或可推出針對行業的消費券。
盧金榮表示,對派發消費券持開放態度,消費券可以短暫刺激經濟和消費,但長遠而言,因港人消費習慣改變,業界仍需要升級轉型,提高服務質素,適應新的變化。
廠商會提出,在北都設立「香港食品產業園」,打造集研發、中試、檢測與生產於一體的食品科技生態圈,首階段可聚焦銀髮食品、健康食品、清真食品、港式特色產品及未來食品等領域,並塑造成「港版專精特新」示範基地,整合園區配套資源並加強在內地和海外市場的整體性宣傳。
廠商會亦建議,政府積極支持社會各界參與「民間外交」,強化駐外經貿辦事處的地理布局與功能,支援企業開拓新興市場。亦建議政府就吸引國際組織落戶香港,設立專責小組統籌推進,並於北部都會區預留土地以興建國際組織辦公設施,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組織匯聚地」的戰略地位。
盧金榮指,面對全球經濟格局劇變與本地經濟結構加速轉型,香港必須更緊扣國家發展戰略,為高質量發展錨定方向。他強調,香港既要促進傳統產業新質化,也需審時度勢、靈活轉型,及時拓展新興產業與經濟增長動能,並進一步強化作為「內聯外通」。
對於近期餐飲業出現結業潮,黃家和指出,情況反映本港經濟未完全恢復,市民消費力下降,旅客來港的人均消費亦降級。餐飲業整體面對多項困難,尤其在營商環境方面,期望政府可放寬法例,提供更多方便和支援。他亦指,消費券未能針對性幫助餐飲行業或者某些受經濟影響的行業,建議政府在資源充足下,推出針對餐飲、零售的消費券。(JJ)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滙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