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港通訊> 香港建造商會今天表示,已向特區政府提交2025年《施政報告》意見書,全面反映業界對建造業未來發展的期望與建議。作為本港建造業的重要代表組織,商會致力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升建築安全及推動創新科技應用,冀望與政府共同為建造業創造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環境,並為香港經濟及社會的長遠繁榮作出貢獻。
商會的意見書聚焦六大關鍵範疇,提出具體措施:
1.加快推展工程項目:建議政府加快落實已規劃的公共工程項目,包括大型基建及中小型民生工程,並制定公開的工程藍圖,增加市場可預見性,穩定業界發展。商會更建議2025/26年度公務工程預算增至1,200億港元,確保工程有序推出,促進經濟復甦。
2.改善高昂建築成本:建議設立統一標準協調平台,整合跨部門技術要求,減少審批重複及修改成本。同時,加快引入內地優質建材,善用大灣區供應鏈優勢,推出試點項目驗證新材料應用,推動技術革新及成本控制。
3. 優化輸入勞工計劃:建議適度放寬申請門檻,允許更多確實存在人力需求的中小型承建商申請輸入勞工,並建立數碼化配額機制,根據工程不同階段及技能需求,動態調整輸入勞工配額,緩解人手短缺,又能保障本地勞工。
4. 改善現金流緊張:建議將政府工務工程預付款額度由合約總額的3%增至5%,即上限由3,000萬港元增至5000萬港元,減輕承建商融資壓力,穩定產業鏈生態。
5. 吸引承建商參與北部都會區:建議政府提供利率穩定機制及回購保障,降低企業參與風險,吸引更多承建商參與北都發展。
6. 持續開發土地:建議繼續推進「明日大嶼」計劃,確保土地供應連續性,並簡化審批程序、加快非片區土地平整及基建配套,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該會會長廖聖鵬工程師表示:「建造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同時也蘊藏機遇。此次提交的意見書,旨在協助政府制定具前瞻性的政策,推動建造業持續發展,為香港經濟繁榮及社會穩定注入強大動力。」商會期盼與政府進一步探討各項建議,以確保施政規劃能切實解決業界痛點,為建造業開創更可持續的未來。(SY)
#施政報告 #香港建造商會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滙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