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豬茅”牧原股份遞表港交所之後,又有生豬養殖公司衝擊港股IPO。
格隆匯獲悉,近日,廣東天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農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招商證券國際為其獨家保薦人。
天農集團的核心產品為清遠雞、生豬及其他優質肉製品,是廣東第二大黃羽雞廠商。如今國內的養豬、養雞生意好做嗎?不妨通過天農集團來一探究竟。
1
超8成收入來自生豬及土雞產品,較為依賴經銷商客户
天農集團提供生豬、清遠雞及其他土雞、生鮮及其他產品。
其中,清遠雞是黃羽肉雞的代表性地方品種之一,因原產於廣東省清遠市而得名,有生長週期長、肉質緊實、風味濃郁等特徵,廣泛用於中式菜餚製作;其他土雞產品包括嶺南土雞等。
生豬產品主要包括商品肉豬、種豬及商品哺乳仔豬。公司引進國外的優質種豬,建立先進的育種體系,用以生產商品肉豬。還不斷開發如榮昌豬等中華土豬品種,滿足國內消費者的特定偏好。
生鮮及其他產品主要涵蓋整隻生鮮雞、分割雞肉、半成品及熟食品,以自有品牌“天農”和“鳳中皇”銷售。
具體來看,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簡稱“報告期”),生豬產品為天農集團貢獻了60%以上的收入,佔比較大;清遠雞及其他土雞的收入佔比超過20%,生鮮及其他產品的收入佔比在10%左右。
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價值鏈上游為飼料、動保、設備供應商,參與者包括新希望、海大集團、雙胞胎集團、中牧股份、瑞普生物等;
中游為種豬供應、生豬養殖、個體飼養户,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巨星農牧、傲農生物等企業;
下游為交易商、屠宰公司及豬肉製品企業,包括雙匯發展、雨潤食品、得利斯、龍大美食等。
根據商業模式不同,生豬養殖公司在價值鏈中可能扮演一個或多個角色,像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龍頭形成了全產業鏈佈局。
天農集團的業務模式貫穿整個清遠雞和生豬產業價值鏈,涵蓋育種、良種繁育、生態養殖(通過自營農場模式及家庭農場模式)、飼料生產、屠宰及食品加工以及品牌營銷。
天農集團向供應商採購飼料、玉米、豆粕、獸藥及疫苗等原材料,報告期內,公司向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分別佔同期產品及服務總採購額的35.8%、43.7%、44.6%及45.7%。如果原材料成本增加,可能會影響公司的利潤率。
公司在清遠雞和生豬養殖中推行家庭農場模式,在四川、重慶、貴州、廣東、湖南及江西均設有生豬養殖基地。
天農集團主要向經銷商客户銷售產品,同時也直接向連鎖超市、餐飲、食品加工企業、電商平台、屠宰廠及其他養殖企業銷售產品。報告期內,公司的所有客户均位於中國,產品銷售已覆蓋國內30多個省級行政區。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易腐商品,天農集團的生鮮產品存在腐敗和供應鏈中斷的固有風險,任何儲存、處理或運輸過程中的失誤,均可能導致產品腐爛,從而給公司帶來財務損失,如果客户收到不合格的商品,還可能損害聲譽。
2
為廣東省第二大黃羽雞企業,業績波動較大
受行業週期波動影響,近幾年,天農集團的業績波動較大。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6月,天農集團的收入分別約39.52億元、35.96億元、47.76億元、22.21億元,毛利率分別為16.3%、1.6%、18.8%、15.5%,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約3.41億元、-6.69億元、8.9億元、1.27億元。
其中,2023年由於市場供應增加,導致生豬、清遠雞及其他土雞平均售價均下降,天農集團收入同比下滑。
2024年得益於行情回暖、市場需求增加,公司生豬產品、清遠雞及其他土雞的平均售價與銷量均回升,加上生鮮及其他產品銷售增長,帶動公司收入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天農集團分別錄得流動負債淨額約2.92億元、8億元、3.34億元、4.75億元,流動負債淨額可能使公司面臨流動資金風險。
過去十年,受供需的動態變化、政策干預及飼料成本波動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生豬市場售價呈週期性波動,俗稱“豬週期”。其中2020年的生豬市場售價飆升至每公斤33.9元,後來隨着豬產能的恢復,生豬售價下降,2024年跌至每公斤16.7元。
未來,受規模化養殖趨勢、合理的產能管理及全行業對成本效益的關注所推動,中國的生豬市場售價預期將遵循一個更為穩定的模式。
中國肉類消費主要包括豬肉、雞肉、牛肉及羊肉。目前,豬肉是中國消費量最大的肉類,2024年總消費量約為5830萬噸,2020年至2024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8.8%;雞肉是第二大最常食用的肉類,2024年總消費量約為1560萬噸,2020年至2024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9%。
中國生豬養殖市場規模在2021年達到高點,受非洲豬瘟疫情後產能恢復及豬肉價格下行的影響,2024年市場規模降至1.5億元,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0%。
未來,隨着豬肉消費需求的穩定恢復,市場規模有望逐步回升。預計到2029年中國生豬養殖市場規模達到約1.65億元,2025至2029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5%。
天農集團所處的行業競爭激烈,且競爭可能會加劇,擁有更大規模及資本資源的老牌競爭對手可能對公司的業務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出於平衡供需的考慮,國家計劃2025年減少100萬頭種母豬以穩定豬肉價格,也進一步限制了行業的擴張,這可能限制公司清遠雞及生豬等活體產品的銷售空間。
2024年全國生豬出欄量約7.03億頭,其中,牧原股份佔比超10%居首,温氏股份、雙胞胎、新希望、正大進入前五,前五家企業合計佔比近20%。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截至2024年末,按營收計算,天農集團在中國西南生豬養殖企業排名第八,同時按單頭生豬毛利計算,公司在中國規模化生豬養殖企業中排名第二。
中國清遠雞市場集中度較高,2024年行業內排名第一的企業已佔據約59.3%的市場份額,遠超其他競爭對手。按出欄量計算,天農集團在中國黃羽肉雞企業中排名第八,在廣東省黃羽雞企業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温氏股份。
3
廣東清遠衝出一家IPO,由温氏股份前高管創辦
天農集團總部位於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其歷史可以追溯至2003年,當時肖文清先生及張正芬博士意識到農業是民生之本且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因此,二人基於過往在食品與家禽行業的豐富經驗,創辦了公司前身廣東天農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8月廣東天農食品有限公司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
股權結構方面,截至2025年10月22日,肖文清及張正芬夫妻直接及間接控制天農集團股東大會約52.28%的投票權,為控股股東。同時,張遠華、朱曉冬、張永、貴州中墾等均為公司股東。
公司創始人肖文清及張正芬均曾任職大學畜牧學老師,擁有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超過40年的行業實踐經驗。
肖文清今年62歲,他1983年畢業於西南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並於2002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創業前,他曾是西南大學的老師,後來還陸續當過温氏股份飼料事業部副總經理、東凌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如今為天農集團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
張正芬也是62歲,她1984年畢業於西南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87年獲得中國農業大學碩士學位,並於2008年獲得瑞士維羅利亞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張正芬曾陸續擔任過福建仰恩大學講師、佛山大學講師、温氏股份技術中心技術總監,如今擔任天農集團執行董事兼董事會副主席及總裁。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天農集團向股東宣派現金股息約8360萬元,並以現金悉數結算。2025年股東批准從未分配盈餘中撥付現金股息約1.29億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該股息尚未支付,已列為應付股息。
本次赴港IPO,公司擬募集資金用於拓展加工肉製品生產和線下餐飲服務業務、發展技術和研發能力、發展信息系統、戰略投資或潛在收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整體來看,通過多年發展,天農集團已經在生豬及黃羽雞養殖領域佔據了一席之地,但規模上依然不及牧原及温氏等行業龍頭,同時公司還面臨着行業週期波動、原材料價格波動、競爭加劇的壓力,未來公司能否有效應對挑戰,在成本控制、供應鏈管理、市場拓展等方面持續發力,格隆匯將持續關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