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芯生命科技之後,近期,又有一家來自深圳的醫療器械公司衝擊IPO。
格隆匯獲悉,9月11日,深圳麥科田生物醫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麥科田”)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由摩根士丹利和華泰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麥科田的產品涵蓋生命支持、微創介入、體外診斷等醫療器械領域。
過去幾年在產品線擴張、銷售網絡拓展的帶動下,公司的收入實現了增長,不過2024年之前淨利潤連續3年虧損;公司搭建了全面的經銷網絡,但是也面臨較高的銷售費用壓力。
01
邁瑞醫療前高管創業,估值82億元,高瓴、深創投押注
麥科田於2011年4月26日成立,前稱為深圳玉升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註冊地位於深圳市南山區。
LIU Jie、鍾要齊及李輝女士(LIU Jie的配偶)於2020年11月18日訂立一致行動協議,共同構成一組控股股東。
截至2025年9月3日,上述控股股東合計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約39.55%的權益,並通過A、B股安排,有權在股東會上行使合計約79.14%的投票權。
LIU Jie先生今年56歲,2014年7月加入公司擔任總經理,目前任執行董事、董事長兼總經理,其妻子李輝女士在公司任非執行董事。
LIU Jie在醫療保健行業擁有超過20年的經驗。他曾在強生工作,後在邁瑞醫療(300760.SZ)擔任國際銷售及營銷副總裁及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等職務。
劉先生先後獲得浙江大學光學儀器專業工程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學理學碩士學位、美國密西根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鍾要齊今年48歲,目前在公司擔任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他先後獲得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士學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鍾先生此前也曾就職於邁瑞,先後擔任(其中包括)國際銷售及營銷副總裁及戰略發展部高級副總裁等職務。
自2016年以來,麥科田獲得了來自不同機構及資深投資者的多輪融資,以支持其持續創新及業務擴張。
麥科田的機構投資者主要包括高瓴、深創投、漢石投資、中小企業基金、軟銀中國、高特佳、高新投集團、中國太平保險等;在2023年股份認購中,公司的估值為82.45億元。
多年來,在LIU Jie及鍾要齊的領導下,麥科田已從一家從事輸液及注射設備生產及銷售的企業,發展成為一家專注於創新及高端產品的醫療器械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02
醫療器械產品細分品類較多,單個細分領域市場空間有限
醫療器械行業包括器械及耗材在內的各種產品,涵蓋生命支持、醫學影像、微創介入及體外診斷等多個醫療領域。
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到751億美元,中國達到557億元;全球內窺鏡微創介入市場規模達到321億美元,中國達到249億元;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達到1084億美元,中國達到1161億元。
截至2025年6月底,麥科田已商業化的產品組合包括:
1、50種生命支持產品;
2、80種微創介入產品;
3、210種體外診斷產品商業化。
公司的產品已遍及全球逾140個國家及地區。在中國,公司的產品已累計覆蓋超過6000家醫院,包括約90%的三級甲等醫院,覆蓋31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
此外,麥科田還擁有70多種候選產品,包括30多種生命支持候選產品、30多種微創介入候選產品和10多種體外診斷候選產品。
目前行業主要參與者包括美敦力 、GE醫療、飛利浦、西門子醫療、聯影醫療、華大智造、開立醫療、海爾生物、澳華內鏡、怡和嘉業、普博醫療、科曼醫療、誼安醫療等海內外的公司。
生命支持產品
生命支持醫療器械主要用於重症監護室、手術室和急診室,以管理和護理重症患者,包括藥物輸注產品、麻醉機、氣道管理產品、肺功能檢測產品、靜脈血栓栓塞(VTE)預防產品、製氧機和監護儀等。
截至2025年6月底,麥科田已建立全面的生命支持產品組合,提供50多種生命支持產品。
按銷售額計,2018年至2024年,麥科田在中國輸注工作站市場排名第一,在腸內營養泵市場排名也較靠前。
微創介入
麥科田是中國少數擁有全系列內窺鏡專有產品組合的國產品牌之一,包括可重複使用及一次性內窺鏡系統以及相關耗材。
公司的微創介入產品主要用於消化系統(包括胃腸道和肝膽道)以及泌尿系統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擁有超過80種微創介入產品。
其中,以銷售額計,2022年至2024年,麥科田在中國消化系統微創介入耗材市場排名第二;2023年至2024年,公司在中國一次性膽道鏡市場排前五名。
體外診斷
麥科田可提供包括體外診斷設備和耗材等產品的組合,涵蓋凝血、血型檢測、化學發光和分子診斷。
公司設計和開發適用於實時檢測(POCT)和實驗室檢測產品。截至2025年6月底,麥科田擁有210多種體外診斷產品,支持800多種體外診斷檢測項目以及提供專為滿足各種檢測場景不同需求的全面診斷解決方案。
以銷售額計,2021年至2024年,麥科田在中國全自動血栓彈力圖市場中排名第一。
03
3年累計虧損3.87億元,銷售費用率高於研發費用率
隨着產品線和銷售渠道的拓展,近幾年麥科田的收入也有所增長。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2025年1-6月(報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別為9.17億元、13.13億元、13.99億元、7.87億元,毛利率分別為43.7%、49.6%、49.7%、52.9%。
報告期內,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2.26億元、-6450萬元、-9660萬元、4100萬元。
2022年至2024年淨利潤累計虧損3.87億元,主要原因在於,麥科田該階段對產品研發、技術升級、業務線擴張及全球營銷進行了大量投資。
從收入構成來看,2022年至2024年,生命支持產品在總收入中的佔比由45.3%下降至35.3%,微創介入產品的收入佔比由42.1%提升至51.6%,體外診斷產品的佔比由12.6%提升至13.1%。
麥科田絕大部分產品通過經銷商銷售,經銷佔比超過80%。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的經銷體系包括1959個國內經銷商以及607個海外經銷商,分銷網絡覆蓋全球140多個國家及地區。
由於公司依賴經銷商銷售以及其在醫院招標程序中的作用,未來若經銷商減少、延遲或取消訂單等狀況,則麥科田的業績將可能受到影響。
研發方面,目前麥科田的內部研發團隊由超過500名成員組成,佔員工總數的25.1%。各報告期,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37億元、2.81億元、2.91億元、1.27億元,分別約佔收入的25.7%、21.4%、20.8%及16.1%。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麥科田的研發費用累計約9.34億元,銷售費用累計約10.87億元,銷售費用高於研發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麥科田所處的醫療器械賽道定價策略深受監管政策的影響。
例如,目前不少產品已經實施集中帶量採購制度,如果高值醫用耗材產品被納入集中採購範圍,政府將控制其終端價格。
未來公司如果在集採中未中標,或者大幅降低價格尋求中標,則其後期業績將可能受到影響。
總體而言,麥科田過去幾年在產品線擴張、銷售網絡拓展的帶動下,收入實現了增長,2025年上半年利潤扭虧。未來公司能否順利出海、並應對國內集採等政策,格隆匯將保持關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