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最新的《風投脈搏》報告顯示,去年第四季亞洲區內獲得風投支持的公司共籌得226億美元,達成2,157宗交易。季內,全球交易額達5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中,中國佔了大部分比例。中國進行的大型交易包括廣汽埃安的25.6億美元融資、SHEIN的10億美元融資、國氫科技的6.31億美元融資、嵐圖汽車的6.31億美元融資、奕斯偉材料的5.62億美元融資,以及飛虹科技的5.37億美元融資。
能源板塊繼續是全球和中國風險投資者最熱衷的投資領域之一。延續去年較早前的趨勢,中國的風險投資者在去年第四季繼續向電動汽車(EV)和新能源企業投入資金。
畢馬威中國合夥人史韡表示,今年首季投資者可能將仍會保持審慎,但隨著當局放寬限制,投資和經濟環境將逐步改變,同時亦會看到政府政策相繼出台會否會對經濟產生實質的影響,以及境內外投資在哪些領域將會再次成為熱點。真正的實質影響和變化估計將在今年第二季及以後顯現。
中國的初次公開招股(IPO)市場在去年表現出色,IPO活動和融資金額與2021年相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是去年全球融資額排名最高的兩大證券交易所,相比全球其他更為一體化的市場,更能突顯出中國的公開市場的獨特性。另一方面,香港的IPO活動在去年第四季仍然放緩,結束了IPO退場活動低迷的一年。相比其他板塊,工業和電動汽車相關板塊於香港最能表現出其強勁的適應能力,有關板塊佔香港10大IPO活動中的7項,但IPO集資金額仍有所下降。
另外,加密貨幣初創企業希望重新爭取漸趨謹慎的投資者信任,而香港正處於有利位置可吸引加密貨幣初創企業,以及期待可驗證投資機會的風險投資者。(sl/u)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