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指過去兩個月,中國金融市場衝擊不斷,首先是廣泛監管重訂,隨後是市場關注內房面對短期融資壓力。有關舉措的政策目標首先是確保社會穩定,其次是透過減少收入差距及處理經濟不平衡及過剩,以維持經濟可持續增長。不過,這亦引起市場對潛在系統風險升溫及增長加速放緩的憂慮。
大摩稱,投資者關注點由科技轉至內房板塊,主要面對兩大風險。首先,內房被要求遵守去年8月頒布的「三條紅線」要求。現在所經歷的是監管行動的直接影響,旨在減少指標相關系統風險,遏止內房行業過度借貸。此外,內地物業需求過去兩個月下滑,上半年物業借貸限額預取壓抑了物業銷售,對內房企業帶來進一步困難。
相關內容《大行》華泰證券料19隻股份或於9月初被納入港股通 包括椰子水母企IFBH及周六福等
報告稱,絕大部分內房正邁向符合「三條紅線」要求,但一些內房面對達標壓力。該行研究團隊估算內房行業總債務敞口達18.4萬億元人民幣,與年度銷售相若。這意味總槓桿可控,去槓桿過程亦然。
大摩表示,縱使如此,去槓桿壓力意味內房板塊違約將增加。按過去經驗,政策制訂者有機制去處理系統風險。舉例,違約內房的債務重組將在控股公司層面進行,而旗下經營實體經營如常,建築項目如期開展。信貸委員會將聯同金融監管機構代表、央行及地方政府監督過程。
至於銀行系統方面,該行稱,內銀物業風險敞口料可控。發展(物業)貸款佔內銀總貸款敞口的6.9%,個別發展商貸款結餘佔內銀總貸款敞口0.3%或以下。上半年不良貸款生成亦跌至多年低位。此外,過去三年與P2P消費者貸款及影子銀行信貸相關風險已大致受限制。因此,該行團隊認為,內地銀行系統今年有充足空間處理物業板塊風險。另全球投資者對內房的敞口亦相對較小,意味潛在全球系統風險料有限。
相關內容《大行》交銀國際列出南向資金對港股各行業持倉分佈及配置集中度(表)
大摩預期,內房重組過程及對金融系統的即時溢出效應有序,惟留意對更廣泛經濟的潛在衝擊。即使庫存水平低企,短期物業動工減少或對經濟帶來下行壓力。
報告稱,內地物業及相關板塊貢獻中國GDP達15%,該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Robin Xing估算,內地住宅物業市場活動每下滑10個百分點,將對GDP增長帶來1個百分點的影響。進一步溢出效應或帶來負面財富效應,減少私人消費,物業投資減少或壓抑其上游製造行業的固產投,而對內房行業就業的影響或進一步壓抑消費。
該行稱,內地限產以節能減排的同時,內房行業的溢出效應,對內地經濟進一步添壓。由於現時防疫相關限制,內地消費已轉弱,監管風波亦壓抑企業情緒。
相關內容《大行》交銀國際:南向資金近月主力配置集中醫療和金融板塊 反映對高息防禦價值重視
大摩表示,以兩年年均複合增長為基礎,內房溢出效應或致今年末季內地經濟增長低於5%。相對明年增長目標5.5%,這是個較低的開始。此外,更快速的增長下行將顯著增加就業市場風險,與社會穩定的政策目標相違背。該行料內地政府將管理內房行業重組程序,並調節措施,提供相當的逆周期放寬,如2015年下半年,2018年末季及2019年下半年一般。
該行補充,認為已接近政策放寬的拐點。進一步措施料包括更快的財政刺激以支持末季基建;10月中至下旬料進一步降準50點子;末季按揭限額料放寬,並調整限產政策;預取明年1至2月的貸款限額及地方政府特別債限額。(da/k)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