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港通訊> 瑞銀資產管理於近期發佈了最新一期《全景展望》(Panorama)。該行指,全球金融危機過後,量化寬鬆印鈔機上的墨蹟還沒幹,有關美國「超級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受到侵蝕的竊竊私語就很快浮出了水面。從那時起,關於以一籃子儲備貨幣作為貨幣壓艙石,建立多極地緣政治世界格局的討論就一直在流傳。
但脫離美元似乎還為時尚早。舊習難改,而全球金融體系想要擺脫對美元的依賴(即去美元化)也絕非易事。但如果深入觀察,就會發現一些值得關注的趨勢。也許對美元構成威脅的並非其他法定貨幣,而是全新的做事方式。
美元地位弱化:許多國家都希望確保自身不完全受制於美國的金融武器。如果外匯儲備能夠更均勻地分佈在由不同貨幣構成的貨幣籃子中,美元的地位將會削弱。
支付方式的轉變:在世界大部分地區,現金不再為王。在中國,人們早就習慣了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智慧手機應用購買各種東西,從機票到街邊小吃。這些數位支付系統消除了仲介機構,從而降低了成本,在促進跨境貿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加密貨幣的推廣:美元主導地位面臨的另一個潛在威脅是加密貨幣。中非共和國和薩爾瓦多都已將比特幣定為官方貨幣。即使加密貨幣沒有期望的那麼強大,其仍然有助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
央行走向數位化:有一種數字貨幣更具備直接取代美元的潛力。那就是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中國是這方面的領導者。人民銀行大約10年前開始研究數字貨幣,並在2020年開始對其開展實際測試。數位人民幣的出現可能是現有儲備貨幣模式終結的開始。
對於內地 A 股市場,瑞銀資管指,仍在 A 股市場尋找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該行認為,中國的經濟體量龐大,不容忽視,而且中國的整體投資情景仍然適用——無論是對指數投資者還是主動投資者均是如此。
-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高增長後正在經歷轉型,但中國股市的回報率未必會跟著下降;
- 與其他新興市場一樣,中國國有企業(SOE)的表現歷來落後於私營企業,但這種模式現在似乎正在扭轉。最近的改革旨在通過提升技術、效率和品牌等方面,加強中國國有企業的競爭力並提高回報;
- 這些公司在激烈的本土競爭中成功突圍,由此也為它們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奠定了的基礎。中國企業在不少領域已經取得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成功。雖然汽車並非中國傳統上的優勢產業,但如今中國已然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汽車出口國,而且在電動汽車領域展現出了明顯的領先優勢。相信未來該行會看到更多中國汽車行駛在異國他鄉的大街小巷;
- 還可以通過基於指數/規則的策略有效地把握更具競爭力的中國國有企業投資主題,即基於一項或多項財務指標篩選目標國有企業,選擇基本面的吸引力尚不及全球同類企業,但短期內期估值有望重調的公司。 (BC)
#瑞銀資產管理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滙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