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人民幣匯率破七影響深遠,叠加3000億美元關稅因素,筆者估計內地正出現新一輪搶出口。不過,在環球經濟回穩及環球貿易環境明顯改善前,內地出口增長速度在趨勢上而言上仍將下滑。
人民幣離岸、在岸和中間價均破七,主要因中美貿易衝突升級,與此同時,內地經濟下跌壓力大。 回顧過去一年人民幣走勢,中美貿易談判與人民幣匯率息息相關。 當談判緩和時,人民幣匯率升。 當談判惡化時,人民幣匯率貶。 人行曾直接指出人民幣匯率受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及對中國加徵關稅預期等影響,此外,在7月30日政治局會議對經濟表達了額外擔憂,表述上從第一季度「存在下滑壓力」變爲了第二季度「下滑壓力加大」。 此前,中美貿易衝突升級對內地經濟的影響其實尚未完全反映,需要關注今年第三季度開始,早前針對2500億美元貨物出口關稅加徵至25%對內地GDP 增長速度、出口、産業轉移和 就業的衝擊將集中顯現,潛在的3000億美元額外10%關稅尚未反映。 若國家在2020 年要實現GDP 翻番的目標,今明兩年複合增長速度要6.1%左右。
隨著人民幣呈現貶值趨勢,投資者需要充分考慮四方面的影響:
影響一、筆者估計認爲,人民幣出現斷崖式貶值的機會較低,綜合考慮關稅對沖的需求以及技術綫分析,7.2至7.3有可能會是下一個心理關口。 人行近日多次重申國家有經驗、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與此同時,聯儲局已啓動十年來首次减息,預計在年底前仍將减息1至2 次,美元存在弱化的情況。 需要考慮的是,若中美談判破裂,3000億美元貨物加徵關稅落實,人民幣匯率弱化的機會將成真。
影響二、中央政府在穩匯率、保外儲、穩房價問題上如何平衡? 三年前2016 年第三季度人行貨幣政策報告曾專欄分析‚「弃匯率穩房價」和「弃房價穩匯率」都是誇大了各自領域的風險,均非好的做法。 其後,2017 年1 月內地外匯儲備在時隔6年後再跌破3萬億美元時,人行回應稱外匯儲備爲連續變量,上下波動正常,不應過於看重所謂的整數窗口。 目前,內地外匯儲備規模仍屬環球最高水平。 作爲內地政策主基調,人行前任行長和現任行長均表態沒有必要守七,更傾向認爲匯率、外匯儲備及房價三者中,穩房價的必要性不能忽略。
影響三、 針對內地貨幣政策,理論上「資本自由流動」、「貨幣政策獨立性」以及「匯率穩定」三者難以並行,不過,中央政府從無追求這三者並行。 特別是,內地資本沒有完全自由流動,仍屬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筆者認為內地貨幣將持續寬鬆,降準減息仍在議程上。 然而,內地减息渠道將在兩方面體現,首先是降市場利率(MLF 等),其次是利率幷軌加速,從而達至减息的效果,政策上將基準利率參考LPR(貸款基礎利率), 再將LPR緊貼MLF 等市場利率。 當然,在有必要的一刻,筆者認為非對稱減息亦有可能。
影響四、投資市場該如何應對? 筆者曾提到內地幷不完全符合美國財政部製訂的匯率操縱國量化標準。 不過,此舉意味著中美貿易戰已經升級至金融層面,美國將有機會實施更多的潜在製裁措施、如在金融交易中實施一系列制約、干預內地匯率制度、再加徵額外懲罰性關稅等等。
作爲應對策略,如上月底政治局會議所强調,「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相應的政策舉措將會陸續出臺,投資者需要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