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學習時報刊發安徽大學商學院院長的評論文章稱,股市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關乎億萬家庭的財富增減與消費底氣。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強調,“多措並舉穩住股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凸顯穩股市在拓寬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夯實老百姓消費底氣方面的重要性。
截至10月10日,滬深兩市單日成交額多次突破2萬億元,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年內已分別上漲16.27%、28.24%和45.37%,呈現出量價齊升的走勢。伴隨着股市回暖,投資者信心逐漸增強。截至10月13日,A股新開户數突破2000萬户,同比增長超50%,有力帶動了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309元,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5.3%。
在股市和消費雙升的同時,也應注意到,居民消費增速明顯低於股市指數的漲幅。究其原因,2025年A股雖整體保持上行,但期間不乏震盪,如4月7日上證指數最低跌至3040.69點,較前期高點回調約17%,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居民的消費底氣。當前,國內多數家庭將超20%的金融資產配置於基金、股票等證券市場,股票賬面價值波動直接影響居民財富水平,對其消費意願產生影響,在心理上轉化為能不能花、敢不敢花的現實考量。同時,股市也是經濟預期的折射。投資者不僅關注短期漲跌,還借股市判斷經濟基本面與政策走向。一旦股市動盪,往往釋放出政策變化和經濟波動的信號,從而削弱居民對未來收入的信心。所謂“股市不穩、消費不振”,其中折射的正是財富效應、心理效應和預期效應的疊加影響。
穩定的股市不僅能夠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多的資本活水,還能通過財富效應、心理效應和預期效應反向推動消費,增強經濟內循環的動力。因此,穩股市是夯實老百姓消費底氣的關鍵舉措。為實現這一目標,要真正把穩股市落到實處,需要從完善制度建設、優化市場機制、加強投資者保護、強化政策協調四個方面協同推進,實現股市的穩定增長,讓老百姓的消費底氣更足。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