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港通訊> 貝萊德固定收益團隊指出,美國與亞洲貨幣政策方向的不同,為全球投資者開啟新機遇,亞洲市場不僅提供具吸引力的收益率,亦為投資組合帶來多元化效益。
貝萊德固定收益投資亞太區主管 Navin Saigal 表示,貨幣政策差異創造投資選擇: 亞洲與美國在通脹、經濟增長、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等方面的差異,為兩地債券市場提供了不同的投資選擇。美國關稅措施可能會造成通脹走勢不同步:在美國會推高通脹,但在亞洲則可能帶來通縮壓力,最終或為亞洲央行創造更多減息空間,但美國聯儲局的減息空間則可能會縮小。
美國國債市場機遇: 美國財政擴張政策可能為美國長期國債市場的較長期限部分帶來不確定性,卻亦有機會因而帶來持續經濟增長和通脹,或會為短至中期美國國債創造收益的機會。
亞洲債券市場的相對優勢: 另一方面,亞洲政府債券走勢有別於美國市場。自美國「解放日」以來,亞洲與美國利率的相對表現反映了這種差異——亞洲市場上漲,而美國則出現調整。這種市場環境下,從美國市場獲取收益,配合亞洲較長年期債券,有助打造相關性較低的多元組合。
貝萊德亞洲信貸主管 Stephen Gough 稱,中國房地產風波後的市場結構變化: 在經歷中國房地產違約週期後,亞洲信貸市場變得更加多元化,對單一產業或地區的依賴程度降低。這種多元化有助於投資者把握收益,同時減少單一事件對投資組合的影響。
本地貨幣債券策略展現優勢: 隨著全球市場利率環境的變化,經過貨幣對沖後,本地債券的收益明顯高於同類美元債券。例如透過投資於現有發行人的本地貨幣債券,如坡元或澳元債券,再利用貨幣掉期換回美元,有助投資者提升收益,同時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BC)
#貝萊德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滙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