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三大股指週一收盤全線上漲,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均創下歷史新高。
大型科技股大多走高,谷歌母公司Alphabet漲4.5%,收盤市值3.04萬億美元,成為第4家突破3萬億美元市值的美國上市公司。
消息面上,被稱為“Nano Banana”的Gemini 2.5 Flash Image自8月底推出以後爆火,谷歌的Gemini應用在剛剛過去的週末,力壓ChatGPT成為App Store、谷歌Play商店多國下載量最多的免費應用。
特斯拉上漲3.6%,馬斯克於上週五買入了257萬股特斯拉股票,總共斥資約10億美元,這是他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公開市場購股,也是自2020年以來的首次重大增持。
當前,特斯拉正試圖將戰略重心轉向機器人業務,以應對電動車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
A股跟蹤納指100、標普500指數的ETF上漲,納指科技ETF年內漲超20%;納斯達克100ETF、納指ETF富國、納斯達克100ETF、納指100ETF、納指ETF易方達、納指ETF嘉實、納指ETF、標普500ETF南方、納指ETF、納斯達克100指數ETF年內漲超5%。
投資者正靜待本週舉行的美聯儲關鍵政策會議。本週舉行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成為市場核心焦點。在近期經濟數據顯示就業市場疲弱後,投資者普遍預計美聯儲將降息25個基點。
從基本面看,國信證券指出,美股“七巨頭”企業整體業績表現強勁,總營收平均同比增長17%,淨利潤平均同比增長24%。雲服務與人工智能(AI)成為推動多數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而硬件與消費電子業務的表現則呈現分化。為支持AI基礎設施建設和長期戰略佈局,多家巨頭顯著增加了資本開支。展望下個季度,多數公司給出了樂觀的業績指引,但也指出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風險仍在持續。
美股“七巨頭”最新季報整體超預期,截至2025年6月(英偉達截至7月),美股“七巨頭”總營收平均同比增長17%,超出市場預期幅度平均達3%;淨利潤表現更為強勁,平均同比大增24%,超出市場預期幅度平均達13%。
本季度,在這七家公司中,英偉達的總營收與淨利潤增速均領跑,總營收同比增長56%,淨利潤同比飆升59%。從超預期幅度看,Meta的營收超預期幅度最大,而亞馬遜的淨利潤超預期幅度最大。特斯拉是其中唯一一家總營收與淨利潤雙雙下滑且均不及預期的公司,總營收同比減少12%,淨利潤同比下降16%。
蘋果:FY2025Q3(截至6月季度)總營收為940億美元,同比增長10%,超出市場預期(893億美元)約5%。收入的穩健增長主要得益於iPhone業務的強勁表現(同比大增14%至446億美元)。Mac和軟件服務業務同樣表現優異,分別實現15%和13%的兩位數增長。淨利潤為234億美元,同比增長9%,超出市場預期(214億美元)10%。
亞馬遜:2025Q2總營收達1677億美元,同比增長13%,超出市場預期(1621億美元)3%。零售業務表現突出,在線商店營收達615億美元,同比增長11%,增速較上季度的5%顯著提升;第三方賣家服務收入達403億美元,同比增長12%,增速同樣高於上季度的6%。AWS營收同比增長18%至309億美元,符合市場預期。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35%至182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143億美元)27%。
Alphabet:2025Q2總營收為964億美元,同比增長14%,超出市場預期(940億美元)3%。廣告業務保持穩健,營收同比增長10%至713億美元;其中,搜索廣告營收為542億美元,同比增長12%,略高於預期的540億美元,部分緩解了市場對於AI搜索競爭的擔憂。雲業務表現亮眼,營收達136億美元,同比增速高達32%。淨利潤為282億美元,同比增長19%,超出市場預期(247億美元)14%。
Meta:2025Q2總營收達475億美元,同比增長22%,超出市場預期(448億美元)6%。廣告業務韌性凸顯,廣告收入同比增長21.5%至465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440億美元,增速較上季度提升2個百分點。淨利潤達183億美元,同比大增36%,超出市場預期(152億美元)21%。
微軟:FY2025Q4(截至6月季度)總營收達764億美元,同比增長18%,超出市場預期(739億美元)3%。全線業務增長強勁:生產力和業務流程收入同比增長16%至331億美元;智能雲收入同比增長26%至299億美元,其中核心引擎Azure營收同比飆升39%,顯著超出市場預期。更多個人計算收入同比增長9%至135億美元。淨利潤為272億美元,同比大增24%(上季度增速為18%),超出市場預期(252億美元)8%。
英偉達:FY2026Q2(截至7月季度)總營收達467億美元,同比增長56%,環比增長6%,超出市場預期(462億美元)及公司指引區間(441億至459億美元),但增速較上一季度的69%有所回落。數據中心實現營收411億美元,同比增長56%,環比增長5%,但略低於市場預期的413億美元。遊戲和AIPC業務營收43億美元,同比增長49%,超出市場預期(38.2億美元)。毛利率為72.7%,處於公司指引上限,剔除H20相關費用後環比小幅改善。淨利潤達264億美元,同比增長59%,環比增長41%,超出市場預期(236億美元)12%。
特斯拉:2025Q2總營收225億美元,同比下降12%,略低於市場預期(226億美元)。汽車業務收入繼續呈兩位數下滑,相比汽車更受關税衝擊的能源業務收入同比由增轉降。汽車業務營收為167億美元,同比下降16%(上季度同比下降20%);能源生產和存儲收入為28億美元,同比下降7%(上季度為同比增長67%)。服務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17%至31億美元,主要受益於超級充電網絡收入增長,該季度充電樁淨增超2900個,同比增長18%。淨利潤為12億美元,同比下降16%,略低於市場預期。
AI熱潮提供“順風”,疊加美聯儲降息預期與科技股強勁的盈利勢頭,推動美股持續上漲。
對於當下AI大狂潮、美股大型科技股股價狂飆的現象,OpenAI董事長Bret Taylor表示:當下我們確實身處AI泡沫之中,但這並不妨礙AI最終創造巨大經濟價值。
Taylor將目前的AI浪潮和互聯網泡沫進行對比:當時有許多公司在互聯網泡沫破裂中倒下,但從長遠來看,1999年那些人對互聯網未來的判斷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
Taylor指出,如今亞馬遜和谷歌等誕生於那個時代的企業,已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之一,這顯示泡沫下的遠見是能兌現的,關鍵在於區分方向的正確性與具體投資標的成功率。
Taylor警告稱,與任何顛覆性技術浪潮一樣,這一過程將不可避免地產生巨大的贏家,同時也會讓許多人損失慘重。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