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黃金突破4200美元/盎司。
黃金ETF基金、上海金ETF、金ETF、黃金ETF基金、黃金ETF、上海金ETF嘉實、黃金基金ETF、黃金基金ETF、金ETF、黃金ETF、黃金ETF華夏、中銀上海金ETF、黃金ETFAU、上海金ETF今日漲超2%,年內漲55%;黃金股ETF、黃金股ETF、黃金股票ETF、黃金股ETF基金今日漲超1%,年內漲超90%。
黃金ETF錨定實物黃金,是純粹的“價格跟蹤工具”,其底層資產為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現貨合約,直接反映黃金價格波動,並支持T+0交易。
金ETF跟蹤上海金,1手(100份)金ETF也是1克黃金,並支持T+0交易。
黃金股ETF投資於在港A股上市的黃金相關公司,其53.1%持倉集中於黃金開採龍頭企業,29.9%持倉集中於銅業龍頭企業;權重股聚焦金礦股,如紫金礦業、山東黃金、中金黃金等,也包含少部分珠寶零售公司,如老鋪黃金、周大福等。
市場預期美聯儲年內還將兩度降息,加上特朗普最新貿易言論點燃避險情緒,共同推高黃金的避險買盤。
見證歷史!黃金價格從3000美元到4000美元的飛躍僅用半年多時間,3月中旬首次突破3000美元關口後,4月便快速站上3500美元,隨後在3300-3600美元區間震盪調整;9月美聯儲降息開啟寬鬆週期成為關鍵催化劑,金價進入“百米衝刺”,9月23日突破3800美元,10月國慶假期期間持續衝高,一週內便站上4000美元歷史高位,今日更是來到4200美元新高。
多國央行購金與黃金ETF資金持續注入已成為推動金價上漲的核心雙引擎。
全球央行在2025年第三季度延續了強勁的購金勢頭,成為黃金需求端最穩定、最重要的支撐量。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自2022年以來,全球央行每年的黃金淨購買量均超過1000噸,遠高於2008年⾄2022年間年均500噸的水平。
2025年三季度全球黃金ETF實現連續三個月淨流入,7月與8月主要由北美和歐洲基金主導,9月再度錄得約26.8噸(約合17億美元)的單日最大日流入,全季合計增持約130噸,帶動總持倉升至3,782噸,僅比2020年11月曆史峯值低約3%,季度末管理資產規模首次站上4070億美元。
今年金價上漲的底層邏輯,離不開美元信用危機、美聯儲降息、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等等原因:
美元信用危機: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龐大,利息負擔使其財政可持續性面臨挑戰,債務危機風險上升削弱了市場對美元資產的信心,強化了黃金的避險屬性。去美元化趨勢加速,越來越多的國家推進儲備資產多元化,多國央行持續購金。
美聯儲降息:9月份,美聯儲啟動降息週期,宣佈實施25個基點的降息。美國非農連月走弱,勞動力市場動能顯著衰減,美聯儲陷入“再平衡困局”,市場有觀點認為2025年下半年可能還有兩次預防式降息,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動了黃金價格上漲。
地緣政治衝突升級:9月份以來,中東與歐亞地區的緊張局勢持續升級,並延續至10月份,這種不確定性使得部分投資者紛紛轉向低風險資產避險。
10月7日,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表示,現在就像20世紀70年代,投資者應該比平常持有更多的黃金。即使黃金價格已飆升至每盎司4000美元以上的歷史新高,投資者仍應將其投資組合中多達15%的資產配置在黃金上,黃金無疑比美元更具避險屬性。
美國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的分析師目前預計,2026年黃金價格將達到每盎司5000美元。
美銀全球研究團隊預計金價2026年升至5000美元/盎司,該團隊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白宮非同尋常的政策框架應會繼續為黃金提供支撐”,並援引財政赤字、債務上升和降息壓力等驅動因素。法國興業銀行也將2026年金價預期升至5000美元/盎司,理由是受ETF和央行提振。
國信證券認為,當前黃金市場的支撐體系依然穩固。長期而言,全球貨幣信用體系重構、去美元化趨勢、各國央行持續購金以及供需結構性失衡等因素構成了黃金上漲的核心支撐,這一支撐體系在未來2-3年內難以發生根本性改變,因此黃金的長期牛市趨勢仍將延續。
高盛集團近日發佈的報告將2026年年底的金價預期從4300美元大幅上調至4900美元,理由是“央行增持與私人部門分散化配置需求強勁”。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