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最後一天,軍工股全線大爆發。
包括軍工信息化、航母、航空、航天等多個軍工概念大漲,出現多股漲停潮。
其中,全市場軍工含量最高的航空航天ETF(159227)今日大漲5.2%,實現六連陽,近6個交易日漲超12.6%,淨值創上市以來新高。
自6月中旬以來,軍工板塊一路強勢,甚至出現個股“9天7板”,成功翻倍。
從資金面上看,主力資金大舉湧入國防軍工板塊,截至發稿,淨買入超92億元,斷層第一。
今年上半年,A股行業指數漲幅榜中,軍工闖入前三甲。
到底軍工的強勢行情,能不能持續下去?
01
短期催化
軍工股持續爆發,是內外因素共振的結果。
內因,有"9.3閲兵"、“十四五”收官。
6月24日,國新辦發佈會確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週年紀念活動”將在9月3日舉行閲兵。
參閲的所有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在展示新一代傳統武器裝備的基礎上,也安排部分無人智能、水下作戰、網電攻防、高超聲速等新型作戰力量參閲。
同時,軍工板塊的逆週期效應也正顯現。
2023年以來,軍工行業基本面受到人事調整等因素影響,訂單延後,行業景氣度下滑。而在當下時點,“十四五”計劃進入最後一年,軍工行業擾動因素已基本消除,下游需求呈恢復性增長。
外因,自然是地緣局勢持續動盪。
伊以剛剛停火,特朗普最近又預告:戰火可能重燃。他還表示,如有必要將考慮再次轟炸伊朗。而伊朗方面則表示,若侵略再次發生,伊朗將予以更強有力的回擊。
同時,俄烏又起新戰事。
週末,俄羅斯對烏全境發動"最大規模空襲"。
據烏軍聲明稱,此次襲擊規模龐大,俄軍動用了各種類型的導彈和無人機,總計超過500個空中目標。俄羅斯還表示,近期不會與烏方會談。
而烏軍的攔截行動中,飛行員馬克西姆·烏斯季緬科駕駛F-16戰機被俄無人機擊中,戰機墜毀,飛行員身亡。
作為本月最熱的板塊,軍工的熱度尚看不到退卻的跡象,有機構預計,軍工在即將到來的三季度,仍然是市場的重心之一。
申萬宏源認為,隨着全球地緣政治變化加劇,全球軍貿需求不斷擴大,疊加"9.3閲兵"引發市場關注,不但是情緒催化,更可以通過其中新裝備展示匹配"十五五"規劃,結合軍隊換裝大週期和軍貿新格局,軍工有望實現基本面和行業估值雙擊,建議持續加大軍工關注度。
02
中長期趨勢
軍工板塊能夠持續火熱,除了短期催化,中長期的趨勢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一個,是我們國家對行業的中長期發展提供的明確指引:
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2050年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這個指引,也為軍工板塊提供了長期的增長空間以及增長確定性。
從權威統計數據上看,2024年我國國防預算佔GDP比重約1.32%,遠低於美國的3.5%和俄羅斯的4.1%,也低於印度2.5%,以及全球均值2.2%,增長空間是明確存在的。
假設到2035年,我國達到2.2%的國際平均水平,對應的軍工行業的年均增長率約8-10%。
更宏觀的中長期趨勢,在於全球軍費開支的增長。
不久前剛結束的北約峯會,成員國(西班牙有異議)都原則上同意將軍費開支佔GDP的比重,由原來的2%增加到5%。
根據北約官網預估數據,2024年北約32個成員國的GDP總量是53.9萬億美元,也就是説在2035年前,北約一共要增加2.7萬億美元軍費。
北約的軍費佔全球的比例超過一半,它增加軍費開支,其他國家、地區或只能被動跟隨。
這也是多家機構發表對於軍工板塊的樂觀看法的核心原因,如華西證券就認為,全球範圍內,新型高科技軍工資產都將迎來價值重估。
這一中長期趨勢,還有機會產生一個新邏輯:軍貿出口。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軍貿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僅僅是2.88%、排在第十,排名第一的美國佔比將近38%。
但近期的印巴衝突、巴黎航展,國產的軍工產品(如戰鬥機)都有不俗的表現,並引起全球關注,隨着我們的軍工技術越來越被國際上認可,軍貿很可能作為新的增長極、打開軍工行業的天花板,進而提升軍工板塊的毛利率、淨利率以及整體估值。
實際上,以上説的種種趨勢,已經逐步體現到軍工企業的財務數據中。
今年一季度,軍工行業整體的預付賬款超過720億,同比增長8.31%,備產備貨需求旺盛;毛利率與淨利率環比都有顯著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在持續修復。
也有機構對於即將開始的中報季保持樂觀看法,預計2025H1軍工板塊淨利潤增速超25%,導彈、航空等細分領域可能超預期。
另外,一些長線資金的增配,也證明市場越來越認可軍工板塊的中長期增長邏輯。
根據Wind數據,公募基金2024Q4軍工持倉佔比3.57%,2025Q1進一步提升到3.82%,環比增加0.25個百分點,超配1.12個百分點(標配比例為2.7%),持倉市值達到1486億元,創歷史新高。
根據2025年6月最新數據,中航光電外資持股比例達8.2%,同樣創歷史新高,其中北向資金5.3%(深股通)、QFII/RQFII 2.9%,持倉機構包括挪威央行(1.2%)、摩根士丹利(0.9%)、高盛亞洲(0.7%),顯示外資對於軍工板塊的樂觀態度。
03
一個重要細分方向
這裏要重點提及一個軍工的細分--航空航天板塊。
這個板塊熱度非常高,一些交易數據也有體現。如前文提到的航空航天ETF(159227),近6個交易日漲超12%,淨值創上市以來新高,明顯跑贏市場主要指數。
之所以這麼熱,除了大家熟知的印巴空戰、巴黎航展,從持續了3年多的俄烏衝突中,也可以略見一二。
經常留意俄烏戰事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感受:烏方越來越多的攻擊,交給了無人機,不管是對常規目標的攻擊,還是對重大戰略目標的偷襲,像原先巴赫穆特那種肉搏戰,幾乎沒了蹤影。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新型的作戰方式,準確地説,是“無人機+信息化”的作戰方式,這種方式,無需消耗過多的人力物力,也無非傳統戰爭龐大、臃腫和低效的後勤補給,更不需要大笨粗的武器彈藥,需要的,僅僅只是一架又一架,如玩具板模樣的無人機。
當然了,必不可少的配套,是後台強大的信息化、電子化、網絡化能力,以及所攜帶的高精尖彈頭。
可以預見的是,這種新型作戰方式,很可能會成為未來最主要的作戰方式。
而更為宏大的一個趨勢,來自特朗普啟動的“金穹”項目,雖然核心理念是沿襲1980年代裏根的“星球大戰”計劃,但無論是技術還是投資,亦或預期效果,都遠超里根。
大型國家要想切實地實現國家安全,地面、海洋或許已經不是主戰場,天空乃至外太空才是。而隨着特朗普實施“金穹”項目,無疑會掀起全球範圍內(主要是大國)對於航空航天領域的投資潮。
在這一大趨勢下,全球範圍內,有競爭力的航空航天類資產、上市公司,有望會成為資金爭搶的對象。
當然了,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這類高技術領域所需要的投資知識、投資技能是相當高的,而且這些領域雖然屬於高增長領域,同時也屬於高風險領域。
不過,好在有有一些投資工具,已經替投資者做了分門別類和篩選。
如航空航天ETF(159227),跟蹤的是國證航空指數,這個指數是全市場軍工、無人機、航空航天裝備含量最高的指數,軍工行業佔比超99%、無人機含量達83%、航空航天裝備權重合計超71%,成份股一鍵打包戰鬥機產業鏈,齊聚中航成飛、中航沈飛、航發動力三大戰鬥機龍頭。
作為典型的小盤成長指數,指數成分股市值低於100億的個數佔比達38%,彈性較大。從歷史表現看,國證航天指數2005年以來年化收益率為20.52%,近一年漲幅為36.6%,高於市場主流寬基。
航空航天ETF(159227)最新規模2.85億元,本月以來日均成交額4934萬元,規模和流動性均位居同指數第一。
04
結語
軍工板塊的持續火熱,是“地緣衝突+政策紅利+業績反轉+市場偏好”等多重因素共同驅動的結果。
當然,板塊快速上漲後,可能面對調整,但以上因素短期看仍然強勁,中長期的投資邏輯也較為清晰,成長空間也較為廣闊。
如2027年“建軍百年”目標下,四代機(殲-20)、航母(004艦)、高超音速導彈等列裝加速,市場規模或達萬億級;還有中國軍貿出口排名升至全球第三,無人機(翼龍)、艦艇(054A)成主力產品,2025年軍貿收入有望突破千億元;以及低空經濟(eVTOL)、商業航天(衛星互聯網)、軍用AI(智能指揮系統)等新的增長曲線。
這些,都會持續為軍工板塊、航空航天板塊提供業績增長點。
至於估值,萬得軍工指數76.81倍,略顯高位。不過除了估值以外,國家對軍費支出增長的預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參考指標,軍工的中長期增長邏輯,依然很清晰。(全文完)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