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全球公布,经季节调整後,香港8月标普采购经理指数(PMI)由7月的49.2升至50.7,乃今年首季中段以来的最佳表现,反映营商环境七个月以来首次好转。
期内,私营企业五个月以来首次增产,扩张速度虽然不大,却是去年12月以来最显着。调查资料透露,订单需求相对好转,促使企业提高产量。受访公司表示,最近调查期内的新增业务已大致回稳,相关指数经季节调整後,虽仍略低於50持平线,但已是今年2月以来最佳。数据显示,从海外和内地新接的订单量继续大幅缩减,因此本地巿场是月内订单好转的主要命脉。调查资料又透露,美国关税政策和全球经济低迷,拖累出口销情。
月内的就业水平上升,突破三个月跌势,情况与企业增产相符,惟职位增长不大。另一方面,企业也反映,积压工作进一步减少。
最近调查期内的采购活动也持续收缩,但跌幅已比7月收窄。企业经常指出,因需求疲弱而减购投入品。同时,投入品库存已连续三个月升高,惟增幅轻微。不过,企业特别提到,供应商因船期延误而未能准时交货,延宕程度为七个月以来最严重。
价格方面,8月的整体投入成本进一步上升,但增幅较上月温和。业者通常认为,原材料价格攀升是成本上涨的原因之一,但其实当月的员工成本亦已重拾升幅。为了增加销路,多家企业在价格方面作出让步,因此整体的产出售价大致不变。
展望未来一年业务前景,香港私营企业在8月依然强烈看淡。业者忧虑的核心,主要围绕美国关税的持久影响和经济疲弱;整体悲观情绪虽仍明显,但已是3月以来最轻微。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经济学家Usamah Bhatti表示,内地和海外巿场新接的业务量因美国关税增加而备受影响,看来订单增长仅局限於本地需求之内。总的来说,多项前瞻性指标依然下行。企业在继续消化手头未完订单的同时,也再度缩减采购活动,显示业务生产有可能依赖清理积压作为支持。此外,业者在8月依然强烈看淡未来一年前景。(jl/da)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