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市場動向
1. 5月28日(週三)美股盤前,美股三大股指期貨漲跌不一。截至發稿,道指期貨跌0.01%,標普500指數期貨漲0.07%,納指期貨漲0.12%。
2. 截至發稿,德國DAX指數跌0.50%,英國富時100指數跌0.15%,法國CAC40指數跌0.20%,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0.38%。
3. 截至發稿,WTI原油漲0.84%,報61.40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漲0.79%,報64.07美元/桶。
市場消息
高盛給市場送來“定心丸”:關税給美國帶來的通脹乃短期衝擊,明年料迅速回落。高盛經濟學家團隊表示,特朗普政府主導的新一輪關税戰役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給美國通脹數據帶來暫時性質的衝擊而非長期趨勢衝擊,並且預計這種短期程度的通脹影響將在2026年消退。在本週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該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David
Mericle預測,受關税相關價格上漲的推動影響,核心PCE通脹率到今年底將小幅升至3.6%,隨後在明年再度迅速回落。高盛強調,與2021-2022年美國通脹飆升相比,當前經濟情況,以及與美國消費者支出能力掛鈎的威脅性較小,主要原因是勞動力市場緊張程度明顯緩解,前瞻性的薪資指標持續下降,且美國家庭消費能力不再因財政轉移而維持在歷史高位。不過,高盛警告稱,若針對特定國家的關税提高到“令人望而卻步”水平或加徵關税舉措持續到2026年,通脹可能會長時間維持在高位附近。
美股科技股正“懸崖邊跳舞”?“雙頂”預警或觸發50%深度回調。分析師Kevin
George發佈評論文章,稱當前科技股面臨深度回調風險,從短期波動到長期風險皆需警惕。他指出,當前市場估值接近歷史極值,且經濟增速正在放緩,巴菲特指標顯示市場可能存在泡沫,而中美貿易緊張、通脹波動、全球衝突,以及需求疲軟下人工智能和雲領域的過度資本支出等多重風險頻發,因而建議投資者分散配置,遠離增長型主題。該分析師稱,投資者應重點關注“巴菲特指標”這一長期估值指標,即美股總市值與美國經濟規模的比值。若美股市值增速遠超實際經濟增長,往往預示市場處於泡沫區間。這一邏輯在當前環境下尤為適用:當前估值高度依賴人工智能和雲計算將持續創造指數級增長的預期,但當經濟下行時,企業級買家從何而來?
巴克萊:機構持倉仍處低位,全球股市“最小阻力路徑”仍是上漲。巴克萊銀行的策略師表示,投資者對股票的投資比例仍然較低,因此從市場角度來看,“阻力最小的路徑”就是上漲。由Emmanuel
Cau領導的團隊表示,5月份股市的反彈並未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顯著影響,其持倉總體仍處於輕倉狀態。Cau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若沒有市場波動的衝擊,‘系統性買入行為仍有可能繼續推動股市持續上漲’。”Cau表示,5月份,美國本土投資者拋售了本國股票,轉而買入了國際股票。不過,“賣出美國”這一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元和債券領域。與此同時,資金迴流歐洲的進程暫時停滯,歐洲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拋售也較為有限。Cau本月早些時候準確地預測到,中美貿易戰的緩和將會推動股市上漲。
渣打銀行警告:2026年或成美債“血崩”起點!渣打銀行G10外匯研究主管英格蘭德(Steve
Englander)發出警告,美國資產正面臨一場迫在眉睫的流動性危機,而2026年可能成為海外投資者決定是否繼續為美國不斷膨脹的債務買單的“臨界點”。過去十年間,美國對外債務激增,其財政赤字高度依賴國際資本流入。英格蘭德指出,若海外投資者對美債和美元失去信心,市場將迅速感受到“失血”之痛。儘管今年10年期美債收益率波動下行15個基點,但美元指數在2025年已暴跌8%,釋放出危險信號。上週美國參議院通過的所謂“美麗大法案”未能緩解財政可持續性擔憂,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該法案將加劇赤字而非解決問題。英格蘭德警告,這可能導致美元和美債風險溢價上升——即使貨幣貶值理論上提升資產吸引力,國際投資者仍可能望而卻步。
OPEC+將開會討論產量配額。OPEC+週三將舉行線上會議,審查今年及明年的產量配額,隨後八個關鍵成員國將在週末決定是否於七月再次增產。多名代表表示,預計該聯盟將維持2025年和2026年的長期目標不變——這些目標是當前供應限制的基礎。代表們稱,關於是否繼續每日增產41.1萬桶的討論將在週六的視頻會議上敲定。過去兩個月,此類增產已導致油價暴跌。
個股消息
英偉達(NVDA.US) 財報壓軸登場,或鞏固科技股強勁漲勢。英偉達將於週三美股盤後公佈202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根據分析師共識預期,英偉達第一季度營收預計為433億美元,上年同期為260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預計為0.88美元,上年同期為0.61美元。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製造商是美國大型科技公司中最後一家公佈財報的公司,其業績可能會為本輪財報季大型科技股的強勢表現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Ingalls
& Snyder的高級投資組合策略師Tim
Ghriskey表示:“整體來看,科技高盛的財報表現是積極的,有些甚至非常亮眼。我認為,如果英偉達的業績繼續保持強勢,將進一步鞏固科技股整體的上漲趨勢。”對於英偉達第一季度財報,市場重點關注其Blackwell芯片的供應狀況以及利潤率。另外,由於特朗普政府禁止英偉達H20芯片對華出口,英偉達的這份財報面臨着不確定性。
Meta(META.US) 社交帝國面臨分拆?FTC反壟斷案終審等待最終判決。經過長達七週的法庭交鋒,Meta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反壟斷訴訟案終於進入裁決階段。這場關乎科技巨頭命運的審判結果,將完全取決於聯邦法官James
Boasberg對關鍵問題的判定:Meta是否在社交媒體市場構成非法壟斷?其市場支配地位是否源自十年前對Instagram和WhatsApp的收購?FTC指控Meta(前身為Facebook)在2012年和2014年通過收購這兩家潛在競爭對手來鞏固其在“個人社交網絡服務”細分市場的壟斷地位。如果Boasberg支持FTC的主張,認定該公司非法壟斷這一市場,Meta可能被迫分拆Instagram、WhatsApp或同時剝離這兩項業務。這一過程可能仍需數年時間才能完成。如果Meta徹底勝訴,FTC預計將迅速提出上訴。但Boasberg的裁決僅針對該公司是否違法。如果他支持FTC,將引發另一場關於“如何補救Meta行為造成的損害”的審判。目前尚不清楚Boasberg何時會作出裁決,不過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公佈。
梅西百貨(M.US) Q1業績超預期,下調全年盈利指引。財報顯示,梅西百貨Q1營收為47.9億美元,好於分析師預期的44.2億美元;調整後的每股收益為0.16美元,略高於分析師預期的0.15美元。不過,由於關税和支出不確定性,該公司下調了2025財年全年盈利指引,預計全年調整後的每股收益為1.60-2.00美元,低於此前預期的2.05-2.25美元。該公司仍預計,全年淨銷售額為210億至214億美元,分析師預期為210.3億美元。
宏觀不確定性籠罩前景,IDaaS提供商Okta(OKTA.US) 謹慎維持業績指引。聚焦於提供基於雲計算的身份識別與訪問管理平台的軟件公司Okta最新公佈的2026財年第一季度業績超出華爾街分析師普遍預期。在截至4月30日的2026財年第一季度,Okta調整後每股收益0.86美元,高於LSEG彙編的0.77美元這一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期;整體營收約6.88億美元,高於6.80億美元的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不過,在關税引發美國經濟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該公司維持全年業績展望指引,公司管理層對於財年前景予以“謹慎態度”。該公司維持此前公佈的2026財年全年營收指引,即28.5億美元至28.6億美元營收指引區間;營業利潤指引則小幅上調至7.10億美元—7.20億美元(此前預期為7.05億—7.15億美元)。該公司管理層在業績聲明中表示,該公司現在正考慮與關税導致的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相關的所有潛在風險,預計今年剩餘時間將受到影響。截至發稿,Okta週三美股盤前跌超10%。
重要經濟數據和事件預告
北京時間次日02:00 美聯儲公佈5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
業績預告
週四早間:英偉達(NVDA.US) 、賽富時(CRM.US) 、新思科技(SNPS.US) 、惠普(HPQ.US) 、C3.ai(AI.US) 、諾亞控股(NOAH.US)
週四盤前:理想汽車(LI.US) 、富途(FUTU.US) 、百思買(BBY.US)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