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席談判代表赤澤亮正表示,日本與美國談成的 5,500 億美元投資計畫,僅有 1% 至 2% 以實際投資的形式出現,其餘大部分將以貸款的形式提供。
赤澤亮還提到,該投資計畫不僅限於日美企業,也可能涵蓋在美設廠的台灣半導體業者,因此市場看好台積電將因此受惠。
赤澤進一步指出:「若一家台灣晶片商在美國設廠,並使用日本設備或針對日本市場進行生產,也可能成為這項計畫的投資對象。」
雖然赤澤並未直接點名,但外界普遍解讀,他所指的台灣業者包括台積電。不過,未來實際成效仍需觀察美國政策走向,特別是當前其對半導體產業的關稅即將掀牌。
此外,備受關注的總額達 5,500 億美元投資架構,赤澤解釋,主要透過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與日本貿易保險公司(NEXI)執行。他透露,雖然名為「投資」,但實際上股權投資僅占 1% 至 2%,大多數將以貸款與保證形式提供,降低日本企業風險。
關於白宮日前指出,美方可保留高達 90% 投資收益的部分,赤澤澄清,該比例僅適用於股權回報,並不代表整體利益分配。他還補充道,日本最初提出的是 50:50 的比例。
赤澤強調,由於關稅降低,日本同時可節省約 10 兆日元(約合 680 億美元),極具經濟效益。
他表示:「這並不是說要把 5,500 億美元現金匯給美國。讓美國拿走 90% 的利潤而不是 50%,我認為日本的損失最多也只是幾百億日元。現在有人說什麼『你出賣了日本』,但他們錯了。」
赤澤說,透過該計畫提供的貸款部分,日本只是收取利息;而在貸款擔保部分,只要沒有出問題,日本也只是收取手續費。「對於那一部分,日本其實是在賺錢。」
此外,赤澤表示日方希望能在川普總統任期內落實這 5,500 億美元的計畫。
赤澤上週表示,預計日本出口的普遍關稅將於 8 月 1 日下調至 15%,同時他表示希望汽車關稅盡快下調至 15%,但未具體說明具體日期。
川普政府一直吹捧與日本達成的協議,稱其可能成為其他國家效仿的典範。美國與歐盟 27 日達成協議,歐盟將對其大部分出口產品徵收 15% 的關稅,歐盟承諾向美國投資 6,000 億美元。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