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被美國政府凍結約 26.5 億美元的聯邦資助,並暫停其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之際,哈佛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挺身而出,以減薪 25% 並挪用行政預算支援科研,力挺陷入簽證危機的國際學生,受到校內外高度關注。
校長宣布調整預算與減薪,穩定師生信心
面對政策變動與學生壓力,哈佛校長加伯近日宣布兩項重要措施:其一是自願減薪 25%,以示對學校現況的責任承擔;其二是將原屬行政管理與公關用途的預算轉為支援科研與國際學生的用途,總額達 2.5 億美元。
這筆資金原屬於行政管理與公關用途,加伯此舉被形容為「不是換崗,是下場;不是表態,是補位」。
這是哈佛史上首次由最高行政預算反補科研,也是校長級首次自砍工資來應對學生危機,凸顯校方對科研與教育價值的重視。
具醫學與經濟學背景,長期參與校內政策制定
現年 70 歲的艾倫・加伯,出生於德州達拉斯,擁有史丹佛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以及哈佛大學醫學與經濟學雙博士學位。
加入哈佛多年來,他長期擔任教務長職務,深度參與預算分配與學術政策的制定,同事形容他:「不是站在海報上的人,但總出現在轉折點。」
在前任校長辭職後,加伯被校董會一致推舉為臨時領導人,並於 2024 年 8 月時成為正式校長。
法律行動與校際合作,捍衛學術自主
有人說他「不吭聲」,但每個國際學生都在他說話的動作裡看到了回應。
在聯邦措施實施後,加伯迅速領導哈佛提起訴訟,援引《第一修正案》,主張學術自主與大學招生、研究自由,並指出:「政府不應決定大學如何入學、如何研究、如何教學」。
此外,他亦與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普林斯頓大學等校聯合發表聲明,呼籲保障高等教育機構的獨立性與多元價值。
穩健回應危機,延續教研使命
面對挑戰,加伯的應對策略以實際行動為主軸,避免政治性表態。
他強調:「政府不應決定私立大學可以教授什麼、錄取誰、研究哪些領域。」反映出他對學術自由的堅定立場,也展現出校方在資源受限情況下仍努力維持教學與研究品質的決心。
在這場高教危機之中,加伯的務實與穩健作風,正逐步為哈佛重建外界信任,也讓許多國際學生得以繼續他們在美國的學術旅程。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