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周三 (22 日) 報導,Google(GOOGL.US) 宣稱,在最新的「Willow」量子運算晶片上成功運行名為「Quantum Echoes」的演算法,不僅可被其他量子電腦重現驗證,運算速度更比全球最快的超級電腦快上 13,000 倍。該成果被視為量子運算邁向實用化的重要里程碑,並可能在未來五年內實現藥物研發與材料科學的實際應用。
可驗證、可重現的量子突破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周三在《自然》期刊發表論文指出,「Quantum Echoes」是首個具備「可驗證性」的量子演算法,意味著不同量子平台也能重現相同結果,為量子技術真正走向商業應用奠定關鍵基礎。
Google 量子 AI 研究科學家 Tom O’Brien 表示:「可驗證性是邁向實際應用的重大一步。若無法證明資料正確,就無法真正使用它。」他補充說,這項進展顯示 Google 量子運算已從理論階段邁向可驗證、可重複的實際成果。
該演算法運行速度比傳統超級電腦快 13,000 倍,並能在不同量子平台重現結果。Google 表示,這一成果顯示量子運算的強大潛力,可在醫藥與材料領域創造革命性突破。
Alphabet 周三盤中股價一度上漲 2.4%,截稿前翻黑下跌 0.29%,每股暫報 249.73 美元。
五年內望實用化 可望助攻 AI 與藥物設計
Google 表示,「Quantum Echoes」可用於分析分子結構、計算原子間距,協助藥物研發與新型電池材料設計。科學家估計,若要讓這項技術投入實際應用,仍需比目前規模大 1 萬倍的量子電腦。
此外,Google 工程團隊指出,「Quantum Echoes」的資料特性有助於為人工智慧 (AI) 建立全新訓練資料集,特別是在生命科學等缺乏高品質資料的領域,未來有望成為 AI 模型生成真實世界資料的新來源。
量子電腦的核心是「量子位元」(Qubit),可同時進行多重運算,使其速度遠超傳統電腦。Google 早在 2024 年底就宣布「Willow」晶片能在 5 分鐘內解出傳統超級電腦需耗時上千兆年的問題,如今再度突破被視為繼晶片後的第二個重大里程碑。
美國電腦科學家、德州大學教授 Scott Aaronson 對此表示「感到興奮」,並稱這是量子研究「多年來最具挑戰性的一步」。但他也警告:「要讓量子運算達到商業可用、具備錯誤容忍機制,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Google 量子研究團隊中包括 2025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德沃雷 (Michel H. Devoret)。Google 表示,下一步將著重於提升系統精度與擴大運算規模,目標是在五年內讓量子技術進入實用階段。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