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周三 (22 日) 報導,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宣稱在量子運算競賽中取得突破,新演算法運算速度比傳統超級電腦快 1.3 萬倍,運算結果還能在不同機器上重現,有望應用於藥物開發和新材料研究。
量子運算界一直在等待量子電腦能在特定運算上超越傳統電腦的證據。Google 周三在科學期刊《自然》發表論文,展示這套能模擬自然系統量子力學行為的演算法,例如分子中原子如何交互作用。
Google 稱這是「量子優勢」的實例,代表量子系統已明顯勝過傳統電腦。
關鍵突破:結果可重現
Google 量子 AI 研究實驗室主管 Hartmut Neven 說,這是「首個具可驗證量子優勢的演算法」,也是「軟體發展的里程碑」,因為越來越多研究聚焦開發能在量子系統上運行的實用演算法。
更重要的是,運算結果能在第二台機器上複製——這是 Google 過去做不到的,也是建立量子電腦運算可信度的關鍵一步。
不過,Google 並未宣稱這項研究本身就有實際用途。該公司表示,這套名為「量子回聲」(Quantum Echoes) 的演算法展示了一種技術,可應用到材料科學和藥物開發等領域的其他演算法。
業界宣稱屢遭質疑
Google 周三發表的第二篇論文顯示,這套方法可應用於核磁共振技術,目前已普遍用於研究分子。不過實驗使用的量子系統較小,速度沒比傳統電腦快,未達完整的實用量子優勢。
過去類似宣稱都遭到質疑。美國新創 D-Wave 今年稍早表示已達量子優勢門檻,德州大學和 Quantinuum 研究團隊本月也宣稱展示某種形式的量子優勢。Google 自己 2019 年也曾宣稱達成「量子霸權」,當時說在 200 秒內解決的問題,傳統超級電腦需要 1 萬年。
但其他研究人員很快展示如何在傳統機器上更快完成運算。Neven 說,晶片進步代表最新 GPU 只需 6 秒就能完成。
這次力拚可信度
Google 最新宣稱尚未經競爭對手研究人員檢視,但在《自然》發表前已通過同儕審查。該公司還採取不尋常做法,徹底進行「紅隊演練」,讓部分研究人員試圖推翻自己的結果,但沒成功。
IBM 研究人員近期預測,2026 年底前可能出現多起量子優勢宣稱,代表「該領域的關鍵門檻」,因為量子電腦越來越接近實際應用。但 IBM 警告,這些宣稱會引發激烈辯論,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成共識。
Neven 強調,Google 量子處理器進步速度更快。「這是傳統機器贏不了的競賽,」他說。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