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港通訊> 交銀國際發報告指,特朗普與鮑威爾的爭端根源可追溯至特朗普1.0時期,核心分歧在於貨幣政策理念對立:特朗普一貫主張維持低利率環境,而鮑威爾則堅持基於經濟數據和通膨目標的決策路徑。2025年7月,雙方爭端升級。不同於以往分散式的批評威脅和施壓,特朗普首次提出具體的“法理依據”,市場意識到特朗普政府可能已在認真研究繞過法律約束解僱聯儲局主席的可行路徑。此舉引發市場對聯儲局獨立性面臨前所未有威脅的擔憂,並可能產生“先例效應”,或動搖美國貨幣政策獨立性根基。特朗普希望透過施壓聯儲局大幅降息來降低長期利率,進而減輕政府債務負擔,反映其對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有不同理解,或受政治動機使然。聯儲局的政策利率主要影響短端收益率曲線,而長期國債收益率更多反映市場對未來通膨預期、經濟增長前景、財政可持續性的綜合判斷。即使特朗普成功迫使聯儲局大幅降息,如果市場認為這種政策干預會引發未來通膨風險或損害聯儲局獨立性,長期利率反而可能顯著上升。綜合考慮法律阻礙、政治成本及市場反應等因素,特朗普解僱鮑威爾的可能性相對較低,解僱操作可行性較低,也非明智之舉。支持這一觀點的理性邏輯:特朗普目標是降低利率、減輕政府付息壓力,然而解僱鮑威爾無法實現這一目標,反而可能引發市場動盪,因此最優解是不採取行動。 (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