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享
如欲分享新聞,請填寫收件人及閣下之電郵,再按「送出」。*必需填寫
收件者電郵*
請用分號「;」分隔不同電郵地址,例子:a@a.com;b@b.com
閣下之電郵*
分享內容
美銀行業兩樣情 WSJ:地區銀行更能預測經濟走向
據《華爾街日報》周一 (14 日) 報導,美國銀行業近期呈現兩極化發展,大型銀行表現亮眼,地區銀行則相對疲軟。今年第 2 季追蹤美國最大銀行的 KBW 那斯達克銀行指數大漲 14%,跑贏標普 50...
重設
送出
視窗將於5秒內關閉
美銀行業兩樣情 WSJ:地區銀行更能預測經濟走向
關閉
鉅亨網新聞
推薦
1
利好
0
利淡
2
 
 

據《華爾街日報》周一 (14 日) 報導,美國銀行業近期呈現兩極化發展,大型銀行表現亮眼,地區銀行則相對疲軟。

今年第 2 季追蹤美國最大銀行的 KBW 那斯達克銀行指數大漲 14%,跑贏標普 500 指數約 3 個百分點。高盛 (GS.US)      股價更飆漲近 30%。

相較之下,追蹤中小型銀行的 KBW 那斯達克地區銀行指數第二季僅上漲不到 3%。

大銀行受惠交易業務活絡

這種差異並不令人意外。大型銀行在市場動盪中往往成為避風港,但如此大的績效差距仍屬罕見。

花旗 (C.US)      、摩根大通(JPM.US)      和富國銀行 (WFC.US)      預計周二公布財報,美國銀行 (BAC.US)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MS.US)      周三跟進。這六大銀行近期受惠於交易部門活躍和資本要求放寬。

地區銀行更能反映實體經濟

不過,投資人可能要將注意力轉向地區銀行,因為小型銀行的表現更能反映實體經濟狀況,特別是中型企業和美國內需導向業者。

關稅引發的市場波動雖能帶動華爾街交易獲利,但也讓美國企業主對聘僱和投資決策更加謹慎。這拖累了以傳統放貸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地區銀行。

企業放貸成長疲軟

商業及工業放貸活動近年來表現疲弱。第二季雖有回升,但年增率僅約 3%。

許多銀行業者說,企業因為擔心關稅政策變化,所以借錢囤貨而不是投資設備,這顯示企業在觀望而非積極擴張。

此外,投資級公司債利差已接近 1990 年代以來最低水準,顯示企業放貸利潤空間有限。資金充沛的非銀行放貸機構競爭激烈,讓銀行放貸定價承壓。

《華爾街日報》分析,相較於反映金融市場榮景的大銀行,地區銀行財報更能透露目前美國實體經濟的真實狀況。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
AASTOCKS.com LIMI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