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們,太猛了!
大科技、大金融聯手抬升,上證指數午後突破3800點。
滬指上一次見到“3800”還是在2015年8月19日,距今已十年整。
A股連續第8個交易日成交額突破2萬億元,超越2024年11月行情,刷新連續2萬億成交額最長紀錄。
芯片產業鏈集體井噴,寒武紀漲不停歇,20CM漲停,日內連續攻克1100、1200元兩道整數關口,總市值突破5200億元。
中芯國際A股漲超14%,股價重回百元上方。
科創50向上猛攻!科創板50ETF(588080)今日漲9.75%,年內漲幅達27.71%。
科創板50成分股多為硬科技企業,60.6%持倉為半導體,屬於進攻性強的成長類寬基。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科創板50ETF(588080)跟蹤科創50指數,規模691.28億元,年內日均成交額超8.59億元,規模大、流動性好;日內漲跌幅20%,彈性大;綜合費率0.2%,同類最低。
兩則消息徹底引爆半導體!
DeepSeek在其官宣“正式發佈DeepSeek-V3.1”的文章裏面提到,DeepSeek-V3.1使用了UE8M0FP8Scale的參數精度,UE8M0FP8是針對即將發佈的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
據The Information,英偉達下令暫停H20芯片生產。
自4月8日行情啟動以來,滬指累計漲超23%,創業板指漲超48%,滬深300指數漲超21%,科創50漲35%。
本輪行情由散户情緒升温與外資迴流主導,險資提供長期支撐,後續持續性取決於居民理財遷移進度及弱美元背景下的全球流動性環境。
隨着市場持續上行,增量資金入市成為焦點。
居民存款搬家或已開始?7月金融數據顯示,7月住户存款同比多減7800億元;非銀存款同比多增1.39萬億元。
存款搬家背後可能是存款收益下滑和資本市場賺錢效應顯現所致。
“接下來,究竟有多少存款可以搬進股市?”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
高盛預計超過10萬億元,中信証券測算4.5-9萬億元,中金公司認為潛在入市的資金規模約為5-7萬億元。
高盛最新研報指出:中國股市當前仍有大量“存量資金”尚未入市,為市場進一步上漲提供動力支撐;目前已有跡象表明這種資金轉移正在發生,中國2025年家庭存款月度變化出現明顯負值,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出現增加現象,或暗示居民儲蓄可能從銀行存款轉向股票等金融資產。
高盛認為,目前僅有22%的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在基金和股票上,潛在資金流入規模超過10萬億元。
從存款到期再配置的視角來看,中信証券測算2025年可能有90萬億元以上的存款到期,假設其中5%-10%的資金尋求更高的收益,則流出規模可能在4.5-9萬億元。
中信証券進一步指出,“搬家”的存款不太可能集中進入權益市場,或傾向於以“固收+”類型的資管產品進行過渡承接,也能實現資金的“間接入市”。
中金公司從超額儲蓄、定期存款到期和存款活化視角測算,居民存款潛在入市的資金規模約為5-7萬億元,可能高於2016-2017年、2020-2021年兩輪股市上漲的行情中存款入市的規模,但實際入市情況取決於宏觀經濟、政策預期、外部環境等多種因素。
滬指持續上升之際,全球資金突發大轉向!
野村最新研報表示,曾經備受追捧的印度股市正迅速失去光環,成為基金經理們最大的低配對象,而資金則明顯轉向了估值更具吸引力的A股與H股。
野村近日發佈一份《對大型全球基金分析》報告,在其調研的45只基金樣本中,有41只基金在月度基礎上減少了對印度的配置,低配印度的比例從之前的60%提升至71%。截至7月底,印度已經成為“新興市場投資者持倉中最大的低配市場”。
數據顯示,MSCI印度指數的市盈率超21倍,而MSCI中國指數的市盈率僅為11.9倍。
資金正轉向配置到其他市場。其中,對中國香港、中國內地和韓國的配置分別增加了0.8%、0.7%和0.4%。
外資機構真金白銀加速佈局A股。
高盛PrimeBrokerage數據顯示,全球對沖基金正以6月底以來的最快速度買入中國股票。
截至今年8月21日,外資機構持有A股市值約2.5萬億元,相比2024年末的2.31萬億元增長8%,佔A股總流通市值的2.72%。
截至8月21日,A股市場已有920家公司披露了2025年中報,其中有261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裏出現QFII身影,合計持股市值約301.40億元。
韓國股民掃貨中國資產。中國市場已成為韓國的第二大海外投資目的地,截至8月20日,年內投資於中國香港股市的累計交易額已超過58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市場。
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情緒轉向樂觀。
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機構的最新觀點認為,A股市場情緒顯著回暖、中期展望向好。
據美國銀行的基金經理調研信息,機構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有所改善,淨11%的受訪者預計中國經濟將走強,這是自2025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高盛將MSCI中國指數的12個月目標點位從85點上調至90點,並維持對中國股市在亞太區域內“超配”的立場。
高盛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師劉勁津表示,美國市場分散配置的需求、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潛力、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其應用的崛起,以及中國股市相較全球主要股市的估值折價是主要驅動因素。
瑞銀認指出,與其他主要地區相比,A股估值並不算高。
摩根士丹利認為,A股表現將繼續領先,預計資金加倉中國股市的趨勢將更為強勁,中國股票市場的獲利修正幅度趨勢在全球主要市場排名較前,且估值較其他市場更低,大概率會繼續吸引更多資金流入。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