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礦、稀土永磁板塊走強,盛新鋰能、中科三環、西藏礦業、永杉鋰業、金鉬股份、天齊鋰業漲停。
廣發稀有金屬ETF、華富稀有金屬ETF基金、工銀瑞信稀有金屬ETF基金漲超5%;嘉實稀有金屬ETF、稀土ETF易方達、稀土ETF嘉實、富國稀土ETF、華泰柏瑞稀土ETF漲超4%。
稀有金屬ETF標的指數權重股分別為鹽湖股份、北方稀土、洛陽鉬業、華友鈷業、贛鋒鋰業、天齊鋰業、中國稀土、西部超導、中礦資源、廈門鎢業。
稀土ETF跟蹤稀土產業指數,精選了稀土開採、稀土加工、稀土貿易和稀土應用等稀土全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權重股包括北方稀土、中國稀土、中國鋁業、格林美、領益智造、包鋼股份、卧龍電驅、金風科技、廈門鎢業、盛和資源等公司。
消息面上,上海鋼聯發佈數據顯示,今日電池級碳酸鋰(早盤)價格較上日下跌500元,均價報70150元/噸。
碳酸鋰期貨價格近期持續上行。7月24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再度大漲,盤中漲幅接近8%,價格突破77000元/噸,創出3月中旬以來新高。自6月下旬啟動本輪反彈以來,碳酸鋰期貨漲幅已超過30%。
現貨價格方面,7月23日,電池級碳酸鋰平均價上漲1350元/噸至70450元/噸,工業級碳酸鋰平均價上漲1350元/噸至68800元/噸,電池級氫氧化鋰(粗顆粒)上漲1100元/噸至59820元/噸。
此外,藏格礦業旗下全資子公司藏格鋰業被要求停產,《通知》要求相關企業完善資源合法手續後向相關部門申請審批方可復產。宜春市突發鋰礦審批合規事件,涉事礦上8座,目前暫未停產。監管部門要求相關企業在9月30日前重新提交相關手續。
華泰證券研究認為,國內“反內卷”不斷加碼,疊加近期海外財政貨幣雙寬鬆的氛圍等,金屬板塊整體表現較佳,多晶硅價格成功持續修復,給予市場較大的信心,目前已外溢至碳酸鋰和氧化鋁。
稀土板塊持續上漲,我國在稀土全產業鏈環節均佔據全球大部分市場份額,我國的稀土精礦產量、稀土冶煉分離產量和稀土永磁產量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69%、92%、90%。其中,稀土冶煉分離環節是抑制海外稀土產業鏈快速發展的核心,因缺少相關技術儲備,被海外稀土企業視為“卡脖子”環節。
從基本面看,稀土板塊企業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多數錄得同比大幅增長,上游資源端,北方稀土/盛和資源/廣晟有色預計分別實現歸母淨利9.0~9.6億元(同比+1883%~2015%)/ 3.05~3.85億元(同比增加3.74~4.54億元)/7000~8500萬元(同比增加3.72~3.87億元);稀土永磁端,金力永磁/寧波韻升預計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3.00~3.35億元(同比+151%~180%)/ 9000~13500萬元(同比+134%~250%)。
稀土終端新能源車、空調、機器人等多個領域的需求穩步增長以及政策對上游供給端的嚴格管控帶動了稀土產品價格的同比抬升,稀土資源端和稀土永磁行業頭部企業的單季度毛利率自2024年上半年以來保持環比抬升態勢,行業整體迎來了量價齊升。
中航證券認為,國家層面對稀土供給進行了嚴格把控,維護了稀土的價格底和稀缺性,行業具備的全球競爭力使我國在地緣博弈中擁有了一張珍貴的王牌。由於我國稀土冶煉分離產量佔到全球份額的九成以上,海外因製造業空心化、相關技術缺失,同時受到我國稀土加工技術出口限制政策的“卡脖子”影響,導致海外企業在中期維度仍難以獨立實現規模化冶煉,仍將受制於我國,因此海外產業鏈重塑對行業整體競爭格局影響甚微。美國政府對於稀土產業鏈本土化的訴求以及美國國防部、蘋果公司的戰略入股把稀土的戰略地位提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而中國是佔據稀土產業話語權的最大受益方,因此稀土板塊得到了真正的價值重估。供需再平衡之下,稀土價格也有望步入新的上行週期,稀土板塊已迎來戴維斯雙擊。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