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將當前的 AI 投資熱潮,與 1990 年代網路泡沫末期的景象作出鮮明類比,同時警告,投資人可能誤讀了聯準會最近的訊號和行動。
克魯曼在 26 日發出的電子報指出,2025 年的美國經濟呈現「分裂」狀態,受到相互衝突的力量所形塑。一方面,美國總統川普「突然逆轉了美國 90 年來的貿易政策」,並將關稅推升至 1930 年代以來未見的水準,這種作法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在拖累經濟。
另一方面,與 AI 相關的投資出現了巨大的成長浪潮,在整體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仍持續推升經濟表現。
不過,克魯曼警告,當前這波 AI 熱潮「與 1990 年代末期的科技榮景有著難以忽視的相似之處」,而那段時期的結局並非瞬間崩盤,而是經歷了一段漫長的調整與退燒過程。
市場仍在激烈爭論是否真的存在「AI 泡沫」,克魯曼特別指出一種他認為與過去極為相似、甚至令人不安的市場行為。他表示,與 AI 相關的股票,對聯準會政策預期的反應過於強烈,但「這些劇烈反應其實並不合理」。
克魯曼以彭博的「Mag 7 指數」為例,該指數原本因市場對 AI 泡沫的疑慮升高而持續下滑,卻在 24 日因市場解讀聯準會談話、認為降息機率上升而出現「急漲」。
他表示,1990 年代科技泡沫的消風過程中,曾出現一連串所謂的「死貓反彈(dead cat bounces)」,而本週稍早的走勢就與當年的情況十分相似。
克魯曼補充,當時許多投資人深信所謂的「葛林斯班護盤(Greenspan put)」,也就是認為時任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會在市場出現重大下滑時出手救市。
克陸曼強調,當年降息對科技股崩跌的長期走勢,幾乎沒有帶來實質改變,並警告投資人,這一次不要期待聯準會會再度出手「拯救」市場。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