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周二 (25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進行一小時通話,再度把最敏感的「台灣議題」推回美中互動核心。雖然華府聲明僅強調貿易與合作進展,但北京方面透露,習近平在通話中藉由近期的中日外交衝突強調中國對台主權,並提醒美方處理台灣議題時「必須審慎」。
通話發生在美中關係暫現緩和氣氛之際,也是在川普準備明年四月訪中前的重要鋪陳。外界聚焦的是,在習近平重新點名台灣後,川普政府是否可能調整對台政策立場,或刻意保持低調以維持與中國的議程安排。
北京施壓日本、川普仍保持模糊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習近平在通話中將台灣問題與近期的中日爭端相連結,強調北京對台主張屬於「二戰後國際秩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暗示美中曾在對抗法西斯與「軍國主義」中站在同一陣線。這番話被視為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的安全政策言論。
高市早苗上月上任後表示,日本自衛隊可能在台海危機中被捲入,引發北京激烈反彈,中國隨即祭出經濟反制、外交施壓與強硬言辭,並將爭端提交至聯合國,要求各方表態。《彭博》指出,北京正藉此事件測試美方立場,並尋求利用美中關係暫時回暖的窗口,在外交上孤立日本。
川普在美方聲明中並未提及台灣或日本,而是著重在貿易進展,稱雙方關係「極為強勁」。然而日本政府旋即透露,川普已致電向高市早苗轉述通話內容,並確認美日關係仍然穩固。
分析指出,川普在公開聲明中刻意保持沉默,可能是為避免在台灣議題上提前表態,干擾其明年訪中布局。《彭博》報導更指出,北京認為川普正展現「維持穩定關係的強烈意願」,並視此為向美方再次重申台海敏感度的良機。
台灣議題升溫、軍售與過境成火點
《彭博》進一步指出,台灣的關鍵議題可能在川普訪中前持續升溫。知情人士透露,台灣方面仍希望安排總統賴清德再次過境美國,但川普今年七月已拒絕相關申請。如今若台美再度提出過境安排,勢必再度觸動北京敏感神經,成為美中脆弱互動中的關鍵風險。
武器銷售也是重要焦點。美國近期批准一筆估值約 3.3 億美元的軍售案,北京已嚴正抗議並要求華府停止對台軍售。《彭博》分析,這些議題都有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成為美中摩擦點。
此外,北京在稀土出口上的政策運用,也被視為其影響美方談判的戰略工具。川普政府先前調整部分超高關稅,被普遍解讀為在稀土供應壓力下的讓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更形容此局勢讓美國彷彿置於中國的「利刃之下」。《彭博》分析指出,北京可能會繼續利用稀土供應作為要價點,在台灣等敏感議題上施壓美方。
儘管如此,川普政府內部仍存在制衡聲音,國務卿盧比歐先前曾強調,美國不會以台灣議題交換貿易利益,意圖安撫外界對川普政策方向的疑慮。
《彭博》引述學者評論指出,北京此次通話旨在向川普政府表明紅線,並再次強化台灣議題在雙邊外交中的高度敏感性。隨著川普訪中時間逼近,美中在台灣、稀土與軍售上的互動仍充滿不確定性,可能在未來數月內反覆牽動雙邊關係走勢。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