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周五 (20 日) 正式生效的制裁措施,可能導致近 4,800 萬桶俄羅斯原油滯留海上,迫使數十艘油輪緊急尋找替代目的地,並對全球原油貿易格局帶來新一波重大衝擊。
美國上月將俄羅斯兩大石油生產商:俄油(Rosneft PJSC)與盧克石油(Lukoil PJSC)列入黑名單,被認為是川普政府迄今最具攻勢的制裁行動之一。
隨著總統川普試圖在烏克蘭戰爭議題上,加大對克里姆林宮的施壓,美國財政部本週稍早表示,相關制裁已初見成效,因關鍵俄羅斯原油品級的需求下降、折價擴大。
隨著相關限制正式生效,印度煉油商正加速尋找替代供應來源,並以快於往常的速度預訂自中東出發的油輪運輸,推升該航線的運費逼近近五年高點。與此同時,交易商也密切關注已在海上的盧克石油與俄油原油,最終是否仍能找到買家。
ING 集團大宗商品策略主管華倫 · 派特森(Warren Patterson)指出:「俄羅斯的出口流量目前仍能維持,但原油還未真正送達其目的地。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最終可能出現全面回堵,屆時供應下滑,將引發市場憂慮。」
數據分析公司 Kpler 的資料顯示,目前約有接近 4,800 萬桶來自俄油(Rosneft)與盧克石油(Lukoil)的原油正在運輸途中或剛開始裝載,主要為烏拉爾原油(Urals)與 ESPO 等級。
這其中約有 50 艘油輪航向中國與印度,但也有部分油輪尚未決定目的地,或是改道前往較小的港口;在中介商逐步與這筆交易保持距離的情況下,相關船隻分散於從波羅的海到南海的廣大海域。
在俄羅斯急於維持原油出口暢通的情況下,莫斯科已將裝船列為優先事項。根據彭博彙整的船舶追蹤數據,俄羅斯海運原油出口量仍維持在約每日 340 萬桶的高水準。基準油價目前也大致對最新限制措施的影響不為所動。
然而,並非所有這些原油最終都一定能找到買家,即便是在亞洲最大的市場亦然。自 2022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與印度一直承接俄羅斯出口的大部分份額,且至今仍與莫斯科保持密切關係。
不過,這兩個國家同時也對可能捲入即將上路的次級制裁心存戒慎,因為美國正加大力道,對任何協助俄羅斯出口的相關方施壓。這些限制措施的強度,以及華府執行的決心,將決定最終有多少原油能夠順利流向煉油商。
船舶經紀公司 SSY 的資深油輪市場分析師亞當 · 蘭寧(Adam Lanning)表示:「這很痛,但只會痛三到四個月。接下來幾個月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正如過去一樣,市場開始自行調整,並找到繞道方式,在不引起監管關注的情況下進口這些原油。」
對俄羅斯出口的壓力升高,已促使買家轉向主流原油品級。不過,未來幾天將考驗市場是否真能承受並維持這樣的轉變。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