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與美國那斯達克宣布,將於 2026 年年中共同推出革命性的 「環球上市板」(Global Listing Board)。此舉旨在大幅簡化企業在這兩大頂尖交易所的雙重上市流程,為全球特別是亞洲的成長型企業建構一個更透明、更有效率的全球融資新環境。
這項合作的核心,在於為具有全球擴張雄心、尤其是新經濟和科技公司提供一條「一站式」進入全球兩大重要資本市場的捷徑。目標企業的門檻要求是市值需大於或等於 20 億新元(約 15 億美元),主要涵蓋首次公開發行(IPO)、雙重上市和已上市公司的二次上市。
環球上市板的最大突破,是實施了前所未有的簡化措施:企業只需向監管機構提交單一套申請文件,即可同時在新加坡和紐約上市。同時,兩地將採用與美國標準相當的統一招股說明書揭露要求,這將能大幅降低企業的合規成本。
新交所監理公司(SGX RegCo)與那斯達克也將建立資訊共享機制,進一步簡化審核流程,顯著提升企業的融資效率。透過一次申請獲得兩大全球資本市場支持,企業能夠有效降低時間與成本,並有機會受惠於美國市場對科技公司的高估值,進而提升國際知名度與品牌影響力。
從策略層面來看,新交所正藉此強化新加坡作為亞洲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與香港形成差異化競爭。
新交所的策略是透過「亞洲成長 + 美國深度」的組合吸引全球資本,為企業提供更廣闊的融資管道。此舉也配合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已分配近 40 億新元配套資金的「股權市場發展計畫」(EQDP)。
那斯達克則藉此深化與新交所的現有合作基礎,並拓展亞太市場影響力,特別是吸引中國和東南亞的高成長企業,透過跨時區協同,延長全球交易時間,提升市場流動性。
新加坡政府對此給予強力支持,除了 EQDP 的資金配套,還透過優化市場結構,例如降低最低購買門檻、更新託管系統和加強做市商激勵等措施,全面提升市場吸引力。
與香港市場主要連接中國內地與國際市場的定位相比,新交所的新機制提供了一個連接美國與亞洲市場的直接橋樑,對高成長的新經濟企業來說,監管環境相對靈活,提供了比傳統路徑更有效率的融資解決方案。
「環球上市板」為亞洲企業特別是科技和新經濟公司提供「一站式」進入全球兩大重要資本市場的機會,同時將強化新加坡作為亞洲金融樞紐的地位。具體實施細節和完整的上市規則預計將在 2026 年正式啟動前公佈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