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周三 (19 日) 報導,新加坡總理黃循財 (Lawrence Wong) 表示,雖然美國與中國近期在南韓峰會上達成短暫緩和,但兩國之間的激烈競爭並未消失,全球仍須面對「持續性的戰略角力」。
他指出,美中關係雖進入一段相對穩定期,但仍屬「暫時性停火」,雙方將繼續在科技、地緣政治與貿易領域展開角力,區域國家也須在此框架下調整自身策略。
美中角力持續 暫時緩和不等於回到過去
黃循財在《彭博》新經濟論壇受訪時表示,美中領袖在 10 月達成的會晤確實降低緊張情勢,提供雙方重新接觸的機會,但這並不代表競爭會消失。他強調,美國在關稅與科技管制上的行動,使中國更加堅定推動科技自主,「各種措施反而讓中國更有決心更快推動自給自足。」
他指出,新加坡等依賴貿易的國家正面臨新形勢:美國是最大投資來源與重要安全夥伴,而中國則是最大貿易夥伴,兩者對新加坡都不可或缺。他強調:「我們不需要在兩者之間選邊站,而是會依照個別議題、根據國家利益來決定立場。」
黃循財也提到,雖然川普政府推動「美國優先」政策,但美國過去在全球和平與穩定中扮演重要角色,他相信美國「未來仍有能力再次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即便不是在當前這屆政府下。
台海情勢、能源轉型與東協整合成區域焦點
在談到台海情勢時,黃循財表示,美國長期遵循《台灣關係法》與「一個中國政策」,並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動。他認為美國若持續維持一致政策,「台海和平與穩定仍有很高的機會維持下去」。
此外,他指出,東協要推動更高程度整合仍需時間,因為成員國發展程度不同,「我們還沒準備好以單一市場進行集體協商,但整合方向不變。」
面對人工智慧 (AI) 帶動的能源需求,新加坡也正在「認真評估」發展核能的可能性。他說,國土有限、再生能源難以規模化,使新加坡必須尋找能滿足基載需求的替代方案,但安全與技術成熟度都仍需審慎考量。東協電網與氫能雖具潛力,但屬於更長期且成本高昂的選項。
他另表示,新加坡將持續發展財富管理中心地位,同時兼顧社會公平,例如透過補貼住宅協助民眾累積資產。他強調,由於新加坡是國際金融中心,難免會有不良資金想混入,但「我們有很大的『蒼蠅拍』,會迅速行動,確保金融體系的可信度。」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