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大型科技公司總能在市場起伏中保持「穩健底色」,繁榮時利潤飆升,承壓時亦有厚實資產負債表來支撐,但近幾周,這一形象遭遇衝擊,甲骨文、亞馬遜、Meta 等科技巨頭紛紛湧入信貸市場融資數十億美元,投向 AI 項目,引發大型科技股持續拋售潮,為今年 4 月以來首見。
隨著投資人撤離高估值科技熱門股,轉向防禦性更強的標的,那斯達克 100 指數 (NDX) 領跌大盤,而埃克森美孚、摩根大通、P&G 等傳統經濟龍頭的高股息股票成為受益者。
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 (VIX) 周二 (18 日) 突破 24,高於 19 的長期平均值,市場避險情緒升溫。
根據《彭博資訊》數據,美股科技 7 巨頭指數自 10 月 29 日高點以來已下跌 7.6%,同期先鋒高股息殖利率 ETF 僅跌 1.3%,這種差異延續了科技股回歸「成長型板塊」傳統、防禦性板塊崛起的趨勢,醫療保健、公用事業、日用品製造等類股因業務抗週期性強,開始吸引資金流入。
策略師解釋,當市場整體估值偏高,高股息股票的低估值與穩定現金流能緩衝波動。
根據 22V Research 數據,美股 7 巨頭與防禦性板塊相關性降至 80%,反映風險偏好轉變。該機構追蹤的「多空現金流回報因子」過去一周攀漲 1.4%、本月以來上漲 2%,跑贏大盤。
此外,聯準會 (Fed) 下月會議未明確降息路徑,美債殖利率處於數月低位,更提升股息的相對吸引力。
不過,高股息股票的「避險屬性」也面臨挑戰。標普 500(INX) 股息率已接近 50 年低點,平均股息率僅 1.14%,創網路泡沫時期以來新低,因大型科技公司為 AI 等專案消耗大量現金流,放緩了股票回購與分紅。
22V Research 董事 Kevin Brocks 指出,科技巨頭從「現金流返還者」變為「資本開支者」,是資金轉向傳統防禦性類股的重要推動因素。
在當前市場中,醫療保健類股表現尤為突出,連兩周成為淨買超最多類股,避險基金已連 9 周加碼,多空比升至三年高位,金融、能源類股也因強勁的股息現金流受益。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