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周一 (17 日) 報導,輝達 (NVDA.US) 將於周三 (19 日) 美股盤後公布 2026 會計年度第三季財報,市場高度留意執行長黃仁勳先前透露的「5,000 億美元訂單」細節,以及公司對 2026 年營運前景的說明。分析師預期,該季營收將達 549 億美元、年增 56%,每股盈餘 (EPS) 為 1.25 美元。市場同時聚焦其下一季營收能否達到管理高層預期的 614 億美元。
黃仁勳揭露 5,000 億美元訂單 明年可能大幅超預期
黃仁勳 10 月在華盛頓舉行的 GTC 大會上表示,輝達在 2025 年與 2026 年合計的晶片訂單規模已達「半兆美元」。他形容:「這就是目前已在帳上的業務,總共 5,000 億美元。」
這些訂單涵蓋現行 Blackwell GPU、預計 2026 年推出的 Rubin GPU,以及相關網路與伺服器零組件。多位分析師解讀後認為,這項數據意味著輝達 2026 年的資料中心營收將比華爾街先前預期更高。
Wolfe Research 分析師 Chris Caso 估算,黃仁勳的說法代表 2026 年資料中心收入可能比市場原預估高出約 600 億美元。他對輝達維持買進評等。
儘管如此,自 10 月 28 日黃仁勳發布這項訊息後,輝達股價仍下跌約 5%。這反映市場仍存在疑慮:AI 基礎設施投資是否已過度集中於雲端巨頭與 AI 研究機構,投資步伐是否過快。
分析師預期 Q3 強勁但成長趨緩 展望將成焦點
LSEG 調查顯示,分析師預期輝達本季營收達 549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56%,並預期管理層將對 2026 年截至 1 月的第四季給出超過 614 億美元的營運預測,意味著成長將再次加速。但輝達不會在財報中提供超過一季的前瞻指引,因此市場將特別留意黃仁勳對 2026 年銷售能見度的說明。
分析師目前預估輝達 2026 年營收為 2,867 億美元,但隨著 5,000 億美元訂單資訊曝光,該預期可能面臨上修。
輝達表示,公司已對未來營收具備「能見度」,因其客戶幾乎涵蓋所有市值破兆美元的大型科技公司,包括 Google(GOOGL.US) 、亞馬遜 (AMZN.US) 、微軟 (MSFT.US) 與 Meta(META.US) 。這些企業在 10 月財報中均透露將進一步提高 AI 資本支出,反映「AI 需求旺盛」,Oppenheimer 分析師 Rick Schafer 如此形容。
OpenAI、英特爾、諾基亞合作受檢視
輝達近期積極布局多項大型合作案,市場預期黃仁勳在財報說明會上將被詢問相關細節。其中最大一筆交易為:輝達計畫投資最多 100 億美元入股 OpenAI,換取 AI 新創在未來數年採購 400 萬至 500 萬顆 GPU。
此外,輝達也宣布:投資 50 億美元與英特爾 (INTC.US) 合作,使其處理器能更緊密整合輝達 GPU;斥資 10 億美元入股諾基亞 (Nokia),協助將輝達 GPU 導入其行動網路設備。
花旗 (C.US) 分析師 Atif Malik 指出,與 OpenAI 的合作將是投資人最關注的議題之一,特別是在 AI 投資熱潮下,市場擔憂大型交易是否存在「循環融資」與槓桿累積的風險。然而 Malik 仍認為「AI 供給仍遠低於需求」,維持買進評等。
儘管輝達在 AI GPU 市場占有率超過 90%,但客戶自製晶片趨勢增加,包括亞馬遜的 Tranium、Google 的 TPU,以及 OpenAI 與博通共同開發的客製化先進特殊應用晶片 (ASIC)。外界預期,黃仁勳可能在財報說明會中談及競爭態勢。
另一方面,輝達對中國市場的銷售前景仍具不確定性。儘管 8 月黃仁勳與川普總統達成協議,換取 H20 晶片的出口許可,但公司管理層近期對中國需求展望更為保守。Schafer 認為,中國市場的年營收機會可能超過 500 億美元,但短期前景仍待觀察。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