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 (Fed) 舊金山分行總裁戴利戴莉 (Mary Daly) 表示,近期美國就業成長放緩,主因可能是企業對人力需求減弱,而非移民政策收緊導致勞動力下降。她呼籲決策者在評估是否進一步降息時,應保持「開放的心態」,並全面審視證據。
戴莉在周一 (10 日) 發表的部落格文章指出,美國單月新增就業數從 2024 年的每月約 15 萬人降至 2025 年上半年約 5 萬人,但這一減速主要反映需求轉弱。她寫道:「企業對勞工的需求確實下降,恰巧與勞動供給的減少同時發生,因此失業率表面上維持穩定。」
她強調,名目與實質薪資成長均出現放緩,即使在外籍移工占比較高的產業也不例外,顯示放緩屬於景氣週期影響而非結構性問題。若成長放緩主因是勞動供給受限,薪資應會加速上升,但實際情況相反。
戴莉未明確表態是否支持 12 月會議再降息,但她表示,Fed 今年已連續兩次降息各一碼 (25 個基點),目前需要評估美國經濟是否仍有通膨再起風險,或正邁向由人工智慧(AI) 帶動的生產力成長期。她說:「制定適當政策需要保持開放心態,並從爭論的雙方尋找證據。」
戴莉指出,關稅對物價的影響目前仍屬有限,並未引發更廣泛的通膨壓力。「至今關稅的影響主要侷限於商品價格,對服務項通膨與通膨預期的外溢效應不大。」她補充,目前通膨水準雖仍偏高,但相對穩定且受控。
她認為,貨幣政策能影響景氣循環相關的變化,例如企業雇用與投資的需求,但難以改變結構性問題,如移民減少或勞動人口萎縮等。
戴莉並以歷史對照指出,決策者不應過度擔心重演 1970 年代高通膨的錯誤,而忽視 1990 年代生產力提升帶來的機會。「我們不該一味避免成為 1970 年代的 Fed,卻因此錯過 1990 年代的繁榮,讓成長與就業受損,那將是用另一個錯誤取代舊錯。」
目前戴莉並非聯準會決策委員會 (FOMC) 投票成員,但將自明年 1 月起成為候補委員,並在 2027 年輪值成為正式投票成員。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