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TSLA.US) 今 (7) 日在官方微博「TeslaAI」宣布,該公司人形機器人 Optimus 試生產產線已在佛里蒙特工廠啟動運行,規模更大的第三代生產線計畫於 2026 年建成投產。特斯拉正在工廠及辦公室測試多場景應用,預計機器人規模化生產後單一成本可控制在 2 萬美元以內。
周四 (6 日) 晚間,特斯拉股東以超過 75% 支持率通過執行長馬斯克最高 1 兆美元薪酬計畫。馬斯克現場與 Optimus 熱舞互動,稱其為「有史以來最大產品」,遠超過手機及其他科技產物。
上述薪酬計畫要求馬斯克未來十年推動特斯拉實現交付 2000 萬輛汽車、營運 100 萬輛 Robotaxi、銷售 100 萬台機器人等目標,且必須將特斯拉市值從目前 1.5 兆美元逐步推升至 8.5 兆美元方可獲全額報酬,期間不得出售股票。
今年 10 月以來,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呈現「技術突破與商業化落地並行」特徵,競爭焦點正從「拼 Demo」轉向「拼交付」,具備成本控制能力、開發者生態優勢及場景快速迭代能力的企業有望領先。
根據摩根史丹利預測,到 2050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 5 兆美元。作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的中國在四年內產業規模將翻倍;信通院更預計,2045 年後中國用人形機器人將超 1 億台,整機市場規模突破 10 兆元人民幣。
周四股東大會上,馬斯克也透露,電動超跑 Roadster 2 將於 2026 年 4 月 1 日發布,將在 12 至 18 個月內啟動生產。此外,他提及特斯拉恐須建造大型晶片工廠,不排除與英特爾合作。
市場表現方面,特斯拉周四開高走低,收低 3.5% 至 445.91 美元,但在盤後一度漲超 3%,反映出市場對機器人業務及馬斯克長期願景的分歧與期待。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