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領導人周四 (30 日) 在南韓釜山舉行會晤,兩國經貿團隊前兩天剛在吉隆坡完成一輪談判,高層會晤的氛圍延續了這輪談判的融洽基調。美國總統川普周三 (29 日) 曾釋放正面訊號,稱願與中國就晶片問題展開對話,甚至可能允許輝達最新 Blackwell 晶片的降級版本進入中國市場。
中美雙方均未透露吉隆坡會談的具體細節,但兩天時間裡,中美圍繞海事物流、關稅暫停期、芬太尼合作等議題達成基本共識。儘管過程中偶有爭論,雙方仍表示將推進國內程序落實細節。
從晶片到大豆,中美貿易爭端與談判本月再度升溫,全球股市、金市亦隨談判進展起伏波動,此輪會談能否讓貿易爭端暫歇?資本市場又將如何因應?
晶片、稀土、大豆成為此輪談判的關鍵籌碼。川普鬆口稱「晶片可談」,背後是雙方長期的博弈與現實考量。中美貿易衝突數年,高科技領域脫鉤雖難全面實現,但尖端晶片曾是「主戰場」,美國切斷對中國供應高階晶片、封鎖光刻機、施壓荷蘭控制安世半導體,中國則停購輝達 H20 晶片。如今川普表態「能談、想談」,與暉達 CEO 黃仁勳此前吐槽在中國市占率歸零不無關係。
稀土則是中國的「反制牌」。數據顯示,2024 年美國稀土消費量約 5.38 萬噸,本土僅產 1300 噸高階產品,97% 依賴進口,其中 70% 來自中國,中國若收緊供應,美國稀土成本將飆升,AI 等高科技產業也受衝擊。
大豆則可能是本輪最易突破的領域。中國停止進口美國大豆後,巴西大豆價格飆漲、近乎壟斷市場。對中國而言,恢復美國大豆進口可壓制巴西價格,形成多元進口格局。對美國而言,重啟對中大豆出口能緩解農業壓力。
短期來看,中美合作符合雙方經濟需求。中國 A 股本月底睽違 10 年突破 4000 點,進出口表現亮眼與貿易談判進展密切相關,若關稅豁免、大豆合作落地,將提振實體經濟與股市情緒。
至於美國,消費佔 GDP 超 80%,科技企業獲利依賴全球交易,中美和談能支撐美股「AI 故事」的延續。
但長期博弈仍是主軸。美國追求全球霸主地位,國內保守勢力施壓下,抗中姿態難以徹底轉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此次隨川普訪韓,既強化與三星、SK 海力士的晶片製造合作,亦在試探中國對晶片政策的反應,折射出美國在 AI 產業鏈的戰略考量。
本輪談判的階段性成果如關稅豁免、大豆合作)將為中美經濟注入暖意,A 股進出口類股及美股科技股短期有望獲得提振。
但晶片等核心分歧難以快速彌合,若博弈升級,全球科技產業佈局或受干擾,市場波動加劇。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將持續影響資本市場。
從中長期來看,中美「合作與博弈並存」仍是主旋律,金融市場有望延續「短期情緒驅動、長期趨勢由博弈主導」的特徵。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