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研究公司 BCA Research 警告,當人工智慧出現「元宇宙時刻」時,即一家大型人工智慧公司宣布更多資本支出但其股價反而下跌,可能就是投資者該撤離的時候了。
隨著人工智慧(AI)熱潮將全球科技股推向極高水平,華爾街對於當前 AI 狂熱是否會演變成泡沫的爭論日益激烈。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無疑是:何時應該獲利了結或撤出市場?
BCA Research 首席全球策略師 Peter Berezin 在報告中向客戶發出警告:當一家大型 AI 公司宣布「更多資本支出」,但其股價卻不升反跌時,投資者就可能是時候退出了。
「元宇宙時刻」的定義與由來
Berezin 將這種股價下跌的情境稱為「元宇宙時刻」。這個詞源於幾年前元宇宙敘事的經驗,即科技巨頭最初投入大量資源,但最終因缺乏實質的獲利回報而導致股價崩塌,例如 Meta 曾報告數十億美元的虧損。
在 AI 領域,Berezin 認為,「元宇宙時刻」的到來將意味著市場情緒從熱情轉向懷疑。目前,大型科技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晶片和資料中心等 AI 相關基礎設施上投入數千億美元。據分析,光是亞馬遜、Meta、微軟和 Alphabet 這四家核心公司,今年相關支出可能高達 3,200 億美元。
Berezin 表示:「如果發生增資股價卻下跌,那就是時候撤退了。在此之前,我們樂於維持股票配置比例略低於基準水平。」他也建議,對於難以快速反應市場轉向的投資者,應考慮鎖定部分已實現的收益。
兩大早期警訊已浮現
BCA Research 的報告同時指出,科技股近期已經出現了兩大令人擔憂的早期警訊:
1. 超大規模企業自由現金流下降
近期,在 AI 領域投入鉅資的「超大規模企業」(hyperscalers)的自由現金流有所下降。Berezin 指出,這可能暗示這些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正在走弱。他將這種情況與網路泡沫破裂前電信股的狀況相提並論,認為這是需要警惕的信號。
2. 投機性股票遭到拋售
在最近幾週,受 AI 交易提振的投機性股票出現了拋售潮。Berezin 認為,量子運算、稀土和核能等相關領域股票的下跌,是 AI 產業另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
報告最後警告,許多投資者可能高估了 AI 的變革性影響及其帶來的獲利潛力。儘管 AI 最終很可能對生產力產生積極影響,但這種可能性「並不能直接等同於當前估值的合理性」。
BCA Research 認為,當前的人工智慧系統與航空業有幾分相似:航空業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但因產品同質化高、資本和能源密集,導致航空公司除需求異常旺盛的時期外,幾乎很難獲利。這暗示著 AI 產業的巨大投入,可能最終只會讓少數企業受益,而廣大股東的回報將受到稀釋。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