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的第 47 屆東協峰會周二 (28 日) 在馬來西亞落幕,峰會最大的焦點就是美國總統川普的到訪,但川普前腳剛結束大馬行,中國後腳便與東協簽署《中國—東協自貿區 3.0 版升級議定書》,這場外交「接力賽」的反轉,令外界始料未及。
川普此行高調造勢,與大馬總理安華會面、出席東協峰會、參與柬泰和平協議簽署,甚至現身東協晚宴,看似刷足存在感,實則被批「作秀」,其意圖明確,除在亞太刷存在感外,順便轉移國內政府停擺矛盾,但東協早不吃「口頭承諾」這套,多數國家心裡有桿秤;美國給的是空泛同盟,中國帶的是真金白銀合作。
更微妙的是時間點為川普剛離開大馬赴日,東協隔日便與中國簽下 3.0 版自貿協定。這份涵蓋數位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協作的協議,分量遠超表面,這是中國與東協兩年談判、今年 5 月完成文本後的「瓜熟蒂落」。時間之巧,被視為對華盛頓的間接回應。
中國與東協的合作早有鋪墊。過去幾年,美國揮舞關稅大棒攪亂供應鏈,反讓區域國家看清靠美國易被當棋子,與中國合作才能共贏。
3.0 版協議核心是「互利」,中國有龐大市場與全產業鏈,東協具有年輕勞動力與成長潛力,互補性極強。比較美國「制裁 + 拉陣營」的套路,中國談的是開放、是專案、是機會,自然更得東協青睞。
東協心態已變。過去怕捲入大國博弈,如今更願選「可靠」一方。數位經濟、綠色轉型、供應鏈升級,這些發展剛需,美國給不了資源支持,中國卻能以市場與技術助力。這次簽約,不僅是經濟綁定,更是政治訊號,東協要和能帶來實惠的一方站在一起。
這場反轉暴露美國戰略失靈。川普的亞洲秀,被中國務實合作搶了風頭。區域經濟重心加速東移,美國若繼續依賴「喊口號 + 威懾」,終將被邊緣化。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