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金和白銀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價之際,一位 35 歲的金融從業者凱爾 · 米切爾(Kyle Mitchell)卻將目光投向了不起眼的美國 5 美分硬幣(俗稱「鎳幣」),進行了一場現代版的「囤幣」豪賭。
米切爾透露,他已斥資 25 萬美元囤積了高達 500 萬枚鎳幣,總重近 30 噸,並將其視為對沖法定貨幣持續貶值的「不對稱賭注」。
效法巴菲特 從白銀到鎳幣
米切爾的行為被視為對「股神」巴菲特在 1960 年代囤積白銀舉措的現代致敬。當時,巴菲特預見到含銀量高達 90% 的美國硬幣,其金屬價值將超越面額,最終促使美國政府於 1965 年停止發行該類銀幣。
如今,米切爾對鎳幣的押注基於相同的邏輯:
金屬價值超面額: 現代鎳幣由 75% 銅和 25% 鎳組成。據美國鑄幣局的數據,一枚五美分硬幣的金屬價值約為 6 美分,已超過其 5 美分的法定面額。
生產成本高昂: 2024 財年,美國鑄幣局製造一枚鎳幣的總成本高達 14 美分(含金屬及人工等成本)。
巨大投資體量: 米切爾囤積的 500 萬枚硬幣,面值 25 萬美元,但其潛在金屬熔化價值已達約 29 萬美元。
零下行風險的「不對稱賭注」
米切爾強調,這是一場「零下行風險,收益巨大」的投資。他解釋道:「即便我的判斷失誤,這些硬幣的價值也永遠是 0.05 美元,完全沒有下行風險。」
他對此投資的最終目標是,賭注美國鑄幣局將因持續的通膨和金屬稀缺,最終會再次貶值貨幣,甚至廢除鎳幣。一旦美國政府停止流通該硬幣,其金屬稀缺性及收藏價值可能使其價格增值三到五倍。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美國現行法律,出於營利目的熔毀、出口或處理 5 美分硬幣屬於非法行為,違規者可能面臨最高 1 萬美元罰款和 / 或五年監禁。米切爾對此風險似乎並不在意,認為未來若政府改變硬幣成分或廢除該幣種,其價值會自然體現。
為了完成這項耗時四個多月的「囤幣」工程,米切爾僱用了一個助手團隊,支付每小時 7.5 美元的報酬,前往多家銀行將美元紙幣兌換成硬幣,最終將這 30 噸的硬幣存放在他農場的一個獨立車庫中。
他表示:「最優質的投資永遠是零風險且收益巨大。我期待美國最終停用鎳幣,屆時這些收藏品可按三到五倍價格轉售,讓我輕鬆賺個百萬美元。」
除了鎳幣,米切爾也曾收藏了 2 萬磅 1982 年前鑄造的高含銅量一美分硬幣。這場以工業金屬為籌碼的投資行動,已在本週透過社群媒體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瀏覽量迅速突破千萬,再次將「金屬價值與法定貨幣面值之爭」推上風口浪尖。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