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 (TSLA.US) 將於周三 (22 日) 美股盤後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三季財報,市場焦點聚集在新推出的「平價版」電動車能否帶動銷售回升,同時維持毛利水準。分析師認為,即便每輛車平均成本削減數千美元,仍難完全抵銷降價對獲利率的壓力。
本月初上市的標準版 Model 3 與 Model Y,售價較前一代車型低約 5,000 至 5,500 美元。執行長馬斯克押注藉由提升銷量與產量規模,能在整體營收與獲利上取得平衡,即使單車利潤下滑。
刪配降本換量 特斯拉短期犧牲毛利爭長期市場
市場分析指出,特斯拉的新款車型藉由縮減電池容量、採用較低功率馬達、移除後排觸控螢幕與多項內裝配備,成功降低製造成本。研究機構 AutoForecast Solutions 副總裁 Sam Fiorani 估算,電池與馬達調整約占整體降價的四成,其餘降本則來自大量刪減內裝元件。
他指出:「特斯拉寧願移除更多零件,也不願進一步縮減電池容量,確保單次續航仍維持在 321 英里 (約 516 公里)。」不過,取消的項目涵蓋從透氣皮革座椅、環境照明、電動摺疊後照鏡,到座椅調整按鍵、椅背置物袋,甚至防水行李廂內襯等,讓部分買家可能因此轉向購買高階版本。
Futurum Equities 首席市場策略師 Shay Boloor 認為,特斯拉策略明確,「以短期毛利換取長期網路效應與用戶規模」,而部分高階車款銷售遭到自家新款侵蝕屬合理現象。
新車同時也為歐洲與亞洲市場提供更低價的入門選項,藉此對抗中國電動車品牌的競爭;在美國,該車款的上市則緩衝了聯邦電動車稅額抵減於 9 月到期的衝擊。
Visible Alpha 的調查顯示,分析師預估特斯拉全年交付量將下滑約 8.5%,馬斯克可能在財報會中對此作出回應。
平價車仍被批太貴 監管積分收入恐進一步萎縮
多數分析師與投資人認為,即使售價下調,標準版車型仍不夠「親民」,而特斯拉在刪減成本與維持品牌形象間需拿捏微妙平衡。
CFRA Research 資深分析師 Garrett Nelson 指出:「問題在於,當產品線老化、品牌形象爭議升高時,市場還有多少新增需求?」他認為,特斯拉的降價策略若未伴隨新車設計與軟體升級,成效可能有限。
此外,特斯拉汽車業務的毛利率近年已大幅下滑。除了降價與促銷策略削弱獲利外,監管積分 (regulatory credits) 收入恐成另一項利潤隱憂。美國政府近期修改政策,傳統汽車製造商購買電動車積分以抵消排放量的制度可能不再延續,使特斯拉此項收益在第三季起逐步枯竭。
隨著利率居高不下與市場競爭加劇,特斯拉的「降價換量」策略能否撐起營收與交付表現,將成本季財報的最大看點。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