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甲骨文 (ORCL.US) AI World 大會上,這家科技巨頭大幅上調長期業績指引,卻意外遭遇市場冷遇。儘管高階主管上周四 (16 日) 宣布,2030 財年營收將達 2250 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獲利(EPS)21 美元的宏偉目標,但隔天甲骨文股價大跌近 7%,創今年 1 月以來最差單日表現。
由於此前有報導稱甲骨文 GPU 租賃業務毛利率僅 16% 左右,而為了回應市場對 AI 業務獲利能力的擔憂,甲骨文明確表示,AI 基礎設施業務毛利率到 2030 年將升至 30% 至 40% 區間,成長的信心源自於激進的業務目標與龐大訂單儲備。
甲骨文將 2030 財年雲端基礎設施 (OCI 營收預測從 1440 億美元上調至 1660 億美元,意味著年複合成長率(CAGR) 高達 75%,第一財季末積壓訂單達 4550 億美元,過去 30 天又新增約 650 億美元。
然而,華爾街分析師直指核心矛盾,也就是實現擴張所需的巨額資金從何而來?德意志銀行與知名券商 Jefferies 都提到,甲骨文未揭露資本支出預測,令市場對成本問題充滿疑慮。
根據 Visible Alpha 預測,甲骨文未來 3 個財年自由現金流將持續為負,2028 年底累計現金消耗近 290 億美元,9 月發行的 180 億美元債券,僅能滿足至 2028 年現金需求的約四分之一。
此外,甲骨文要求未來五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略超 30%,但標普數據顯示,自 1990 年代以來,甲骨文從未實現過如此成長,摩根大通也提醒,軟體公司執行 4-5 年期指引的記錄並不理想。
儘管甲骨文歷經產業週期,但其 AI 敘事正面臨現實考驗。在產能爬坡、獲利兌現及資本支出等不確定性消除前,市場對這幅千億美元「大餅」的疑慮恐難消散。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